为什么不呢?是上级的威严不可侵犯吗?如果双方像朋友一样相处会有什么问题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06481/868684e046a815ff.jpg)
相关的事例很多,比如曹操和杨修的,比如雍正和年羹尧的。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两个人一个是自己作死,一个是被多方压力所制衡。
在对友谊的渴望面前,这些纯属偶发的案例显然并不太能说服自己。而多数人谈及为什么不能和上级太过亲近,都是直接讲“伴君如伴虎”。但这里的本质的区别好像很少有人提起,到底上下级和朋友有什么不同?上级对下级能不能就像朋友那样相处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06481/e4237c24ff328bc8.jpg)
对待友情,我们都有一些自己的体验,比如支持、理解、尊重、担当、关心和陪伴。一旦这些友情体验被领导和员工当成了对双方的期许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就拣出前三点详细说一说。
01.支持
人,首先都是自我的。我们就从领导的自我体验来解构:当某领导觉得自己和一名下属的关系很好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认为这个人应该比普通的下属给予更多的支持。而这种支持,往往是需要超出一个下级的本分的。
比如,员工在一些决策上的公开表态应该更符合自己的心意,帮自己树立威信,而不是基于他自身的判断;
再比如,越是一些不好办的事情,就越应该冲在前面,哪怕会妨碍到其他人。因为这样才更像一个朋友该做的。
……
公私交不清,下属就很难确定需要在何种情况下提供何种支持。这就严重影响了下属的原本的工作体验,工作压力增大,影响效率。下属的其他同事也会将这个人视为异类遭受排挤,严重时还会影响到这名下属的职业发展,而时间久了,身为上级的决策也会遭到质疑。
02.理解:
朋友和上下级之间都有互相理解的需求,但这个范围就完全不同。
朋友之间的理解可以随性而为,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理解自己,就算偶尔争执一下也是人之常情。但对上下级而言,就不能像朋友相处时那样随意了。
如果把二者混淆,就非常容易出一些问题。比如在下级表达自身困难的时候:
假设,下属小王的表舅去世了,小王想要请假,如果上级这个时候不能给予理解,却选择像朋友一样肆意的表态,那就算关系再好,也是一定会影响到员工在工作上的积极性。而且会显得这个领导不具备应有的理智和情商,可能不是一名可靠的管理者。
比如下属失恋了,总也走不出阴影,工作上问题频发,影响了业绩。这种时候,如果上级过于理解下属的困扰,像朋友一样去感同身受,有时候就很难界定下属的问题是需要加把劲儿再努力调整,还是情有可原需要回护。泛滥的情绪下,就很难给到理性有效的支持,反而失去了原本应有的威严。
所以说上下级之间的理解,一定要保持在一定的度量。达不到这个度量就很可能影响团结;而超过了这个度量,也会让自身的职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朋友之间相互理解是为了维护感情,增进友谊,上下级的理解是为了工作效率和组织利益,一旦这两个焦点发生冲突,势必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往往事情没解决,两个人的关系也崩了。
03.尊重:
我们对朋友的尊重放在心里就好,表达起来可以随性。而上下级就要在行为上就有明显的区分,毕竟人多眼杂,心里的尊重与否,大家很难判定。
比如朋友之间可以谈天说地,聊一些私人的事情,但上级对下级就不好什么都说,既不能对下属的私事妄加评论,影响他的工作情绪。
如果下属的眼睛出了问题需要治疗:
身为朋友,可以一边开玩笑一边积极陪伴,适度的玩笑可以缓解朋友情绪上的焦虑,并无不妥;
但同样的玩笑,上级就不能说,即使在工作中给下属提供再大的便利,也不代表可以随意讨论这件事,更不能随意开玩笑!否则会给下属带来意想不到的压力。也会让整个团队对这个人持有偏颇的看法。如果这种言行过多,下属们就会觉得这个领导是可以随意开玩笑的人。那就等同于自找麻烦,会引发更多的后续问题。
随意的互动虽然可以暂时增进感情,但在工作职级面前,还是要侧重于考量这种等级关系。毕竟等级才是上下级管理的基础。上下级之间的尊重也需要建立在这一认知的基础之上。
对等级与职权的尊重,优先于对个人的尊重,这是组织运转的重要保障。
公司企业也好,古代君臣也好,都要讲一个上下有别。这个“别”,在职权,在责任,也在个人所处的位置和看问题的角度。这种差异性就要求双方的关系要保持在适度的范围。一旦把握不好这个度,就会出现很多原本不必要的问题,给双方徒增困扰,也不利于管理的推进。
上无度则失威——《止学·情卷》
所以身为上级和人相处的时候还是要记得:应遵循度量、理性行权。跳出朋友思维从工作角度给予员工更适度的理解、支持与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