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958273/556a41644dc1bba8.jpg)
今天的更文就是个碎碎念,看不懂的就不要批评我了哈。
1.关于不敢想
生活与生命这样的大命题,年轻时候多想一下都觉得是轻浮。及至中年,身边的人来来回回,有的已成为永远的怀念。
这时才猛然发现,人生这一程终有尽头。可怕的是,我们并不知道那个站点在哪儿等待着。
并不太乐意去想许多,知道那多半是未知的恐惧随年岁在增长。但惶惑间,却又到了我们不得不将其正视起来的年纪,需要开始学着思考、学着改变、学着如何让午后到黄昏这一段,走起来更畅快、更安心、更值得。
曾和朋友一起吐槽,人好像越活越无趣。我想,这种无趣不仅因为现世安稳,更多的可能,应该是我们的心在经年风吹中已经愈来愈麻木,对一切不再那么敏感了。当刺激已经不能成为刺激,千篇一律自然也就不足以提起兴致。
生活让人身体疲累,心底却一直感到迷茫,似乎平日的所为都不能探明方向,也不为探明方向。但其实,我们或许只是缺少了一些些,去寻找新我的热情与勇气。因为我们都明白,找寻是一件辛苦,且不容易有结果的事儿。人性,总是趋利避害的,自从有人类的那天开始就是如此。
忽然想起那个100多岁的智者日野原重明先生,在他最后的作品《活好》中说,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都是可以刻意练习、运动,以达到更新的目的,从而带我们与另一个更棒的自己相逢。不论如何,时时处处,每人每事,甚至一草一木,一音一言,都可以是我们走向新的起点的那块路标。
若真如此,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大可不念过往,活好当下,并满怀憧憬地勇往直前。也许,下一个路口,就是我们向往已久,却始终不曾勇敢追求的新的自我。固守当下,甚或沉溺过往,未来如何定是无从知晓。毕竟,只有勇气,才配得上新生。也唯有执着向前的热情,才衬得起柳暗花明的欣喜。
2.关于想明白
首先我想说,向死而生,是十分悲壮而光荣的事。重明先生便如是。
105岁高龄,常年卧床,却对生命充满真诚和期冀,珍惜每一个上天恩赐的日子。他说,生命只存在于我们能够支配的时间里。所以,要记录,要将所知告诉给世人,直到最后一刻。
活着,或是死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活着,如何活好,如何学会正确而愉悦地打开上天赐予的每一份恩赐。
我们这一生,本为使命而来,却又正如作者所言,不过是需要弄清楚如何使用生命罢了。因而,我们似乎更应该抛却顾虑、听从心声、接受真我,用心而坦然地感悟生命中的每一天。
这一生与你相遇……
带着你的想法。
也带着我的想法。
让我们,继续这场旅程。
走吧,Keep on going。
一个百岁的老人,不是仙人也是智者。他丰富多彩的一生,众多际遇,诸多感悟,让他能够在生命最后时刻,即使喃喃自语也散发出智慧之光。这是让人惊喜而震撼的力量,看到这些文字更是一种幸福和幸运。
像诗一般去描述死亡,用感恩去看待离开,是大智慧也是大修行。芸芸众生,皆不能免去一死,如若能尽早参透,是否苦痛更少,喜悦的时刻居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