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I 回乡创业

作者: 绿阴冉冉 | 来源:发表于2023-03-18 15:26 被阅读0次

    走进村子,映入眼帘的不是参天大树,而是幢幢楼房。或高或低,或简或奢,参差错落。豪华的三五层,墙贴大理石整齐划一,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愈发显眼。厚重的大铁门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粗壮的石柱拔地而起,俨然就是一座座高档奢华的大别墅。而低矮的小平房,红砖砌成的墙面,连层水泥也没刷,一个个砖缝毫无遮掩地裸露着,说不尽的寒酸。

    01.

    每逢陪着洪先生回老家,望着这一栋栋贫富差距悬殊的房子,心里别有一番喜忧参半的滋味:贫困与富裕的界线如此分明,他们是如何和谐共生的?

    洪先生家的隔壁是一幢崭新的简欧别墅,灰墙蓝瓦,清新别致。两根十几米高的大圆石柱顶天立地,雄伟的楼房前有个一两百平米的大庭院,铺着一块块精心打制的大石头,整齐细腻。一旁砌上一排气派的石栏杆,两边留空,方便村民过个路。庭院一边撑着把遮阳大伞,下面摆张桌子,放几个椅子。闲暇时,在此喝喝茶,聊聊天,别有一番情趣。这是农村独特的庭院,不像城里独家独院的。在这里,可歌可舞,可动可静,尽情享受惬意的小日子。

    虽如此,但鲜少看见邻家人出入。洪先生告诉我,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全都在广东做生意,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一趟。

    我有点惊讶,难道这么大的房子平时不住人吗?洪先生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平时就他们爸妈两个老人自己住。”

    我望着这高高在上的五层楼,一层至少也有三四百平米吧。两个老人住这房子,太冷清了,不孤独吗?

    “这倒不是问题。白日里,老人家下地种个菜,或找人聊聊天,日子一溜烟就过去了,充实得很。如果跟着去城里,老人家也住不习惯。”洪先生三言两语便解除了我的疑惑。

    的确,种菜对城里人来说,是新鲜事,是养生之道,可在农村却如一日三餐一样寻常。上回见到邻家老太太,趿拉着拖鞋,提着个粪桶,在田间施肥浇水,哪看得出是住高楼大厦的!

    “如果老人家有个病痛,没人咋办?”我担忧道。

    “她有个女儿,就住在附近,经常会过来看看。”洪先生又指着屋前屋后,轻描淡写地说,“农村都是这样。这边的红房子,还有那栋白房子,孩子都在外地。”

    洪先生的老家几乎家家以水暖为生。满大街的水暖店,比服装店,比餐饮店多了好几倍。为了拓展生意,大家纷纷拖家带口,离乡背井,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一过年,往家门口一看,一辆豫牌的刚过,又来了一辆粤牌的,不管是哪个省的车牌都少不了,简直是一场车牌的展览盛会。

    一年一聚,冷清的村道车水马龙,热闹的村道人来人往。冷清的家充满了烟火气,热闹的家充满了欢声笑语。

    02.

      “是xx吗?回来过年啦!”我正出神地望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一个洪亮的声音骤然响起,我转头一看,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国字脸,他手里夹着一根烟,正笑眯眯地跟洪先生打着招呼。

    我们走了过去,他们便像阔别重逢的老朋友似的,兴致勃勃地攀谈起来。一听,我才知原来这就是刚刚提到的那位邻居的大儿子老洪,他热情地邀请道:“到我家坐坐吧。”

    洪先生欣然点头同意。我也笑着附和道:“好啊,正好参观参观你的新房子。”

    走进屋内,大理石地板亮得能照出人影,天花板上的大吊灯金光闪烁,红木沙发厚重古朴,红木旋转楼梯古香古色,处处尽显低调的奢华。

    “这房子得花不少钱吧!”看着满屋子的熠熠生辉,我不由得想到“钱”这个问题。

    一提起房子,老洪脸上仿佛有光似的,高兴地说道:“这两年挣的都花在这房子上了。”

    “这房子高档,看看就幸福。花得值!”我夸赞道。

    “是呀,是呀,以后每年回来,都能住个舒服哪。”老洪满脸笑容,兴致盎然地介绍道,“这房子今年9月份刚建完。一楼是厨房、餐厅兼客厅;二楼有五个套间,一家人住不完了;三楼放张乒乓球台、跑步机等健身器材;四五楼暂时先空着,等以后有需要再另外设计。我带你们走走吧。”

    我们边走边聊,空旷的房子里回荡着阵阵快乐的余音。奇特的设计、豪华的家具、名贵的摆设,一件件如艺术品般从眼前掠过,这件匠心独具,哪件巧夺天工,眼睛都不知往哪放才好。

    “这装修的钱,在广东可买一套豪宅吧。”我诧异地说道。

    老洪思忖片刻,应道:“在市中心,差不多吧。如果在市郊,那就不止一套了。”

    我不解了:“在城里买套房更值钱,升值的空间不是更大吗?”

    老洪若有所思地回道:“账不能这么算,毕竟这里才是自己的家。房子是故乡的根哪!一年带孩子回来一趟,以后无论走到哪里,他们才会想起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家。”

    我明白了:为了这个家,多花点钱又算得了什么呢?

    尽管如此,告别走到屋外,我还是直呼可惜,洪先生不以为然地说:“村里平时像这样的空房子太多了,十有八九是空的。那些做生意的,除非有特殊情况,都是一年才回一趟。”

    我恍然回神,的确是这样。不说那些不熟悉的,就说洪先生的亲人吧:大姐、二姐、弟、侄儿,哪个不是漂泊在外呢?

    03.

    回到家,我跟妯娌聊起了老洪的房子,妯娌轻轻叹了口气,娓娓道来:“一幢房子算什么,他早已买下了他家屋后的四五亩地,也不知得花多少钱?这件事在整个村子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

    我透过窗户往一瞧,只见老洪家的屋后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种着各种蔬菜,一片翠色欲流。微风轻拂,漾起一阵阵绿波,快活地奔至天际,涌动着大自然气息,尽显生机活力。

    “买了那么多地,可能是投资吧?”我心里暗自猜测着,也实在想不出其他的用途。

    “听说是他们两兄弟要各再建一座房,其他的建厂房。”妯娌告诉我。

    “怎么了?不想在大城市发展?他们广东的生意不是做得风生水起的,怎么舍得放下?”我不可置信地问道,“现在,大家都争着往城里挤,谁肯轻易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呢?”

    “我最初也这么想的。”妯娌说道,“直到上次跟老洪聊天,才了解到他们兄弟俩想找个合适的时机,回老家创业。”

    “老家人流量少,销量能有多少?”不懂生意的我不由得瞎操心了。

    “其实,这几年大城市生意也不好做。网购冲击太大,生意日渐萧条。拿货欠账的不少,要是再碰上个本地人欠账,更是别想要了。”一直在外地做生意的妯娌大吐苦水。

    原来,风光的背后还有这些不为人知的事,不做生意是无法体会到这种辛苦的。我关心地问:“今年欠账多吗?”

    “零售的还好,一般不会欠账。但批发的,欠账是常有的事。到年前,还有七八万的账没有结完。”说到这里,妯娌的笑容不见了。

    这时,空气似乎凝固了,我无语了,过了好一阵子,才小心地问道:“那这些钱,他们会自动还上来,还是要催账?”

    “这也难说,大部分是会主动还的,但每年总有那么一两桩要一催再催的。”妯娌悠悠地说。

    “这样欠一次,连本钱也捞不回,那不是白干了吗?不欠不行吗?”我无法接受这种生意之道。

    “这些欠账的都是多年的老顾客,哪天他突然说,这几天周转不灵,先拿点货,过两天就还上。你说,不让欠,这个老顾客肯定不来拿货了,有时也是为了留住顾客。”这种迫不得已,让妯娌无奈极了。

    “但欠了,万一还不上,他还会来拿货吗?”我说出了心中的疑虑,追问道。

    “正常都会,我们做生意也经常不用现钱拿货。”妯娌告诉了我生意场上的规则。

    “那不是你欠我的,我欠你的?”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批发的都是这样。像老洪都是搞批发的,欠款肯定更严重。”妯娌像个行家似的,证据确凿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大城市虽然资源丰富,但生意也不是那么好做的,难怪老洪想回来,还是家乡好呀。”我总算有点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其实老洪在老家建个厂房,两兄弟分工合作,生产、配送、销售等环节形成一条龙服务,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利润也更高。”看来妯娌还是挺赞成老洪的做法。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光鲜的外表,却听不到内心的声音。

    04.

    第二天,老洪乐呵呵地过来聊天。聊着聊着,话题又回到了买地这件事,毕竟这是件大事。

    一提起这事,老洪深思熟虑地谈道:“这块地依山傍水,环境不错。给两个儿子、两个侄儿各建一套房吧。再过个三五年,这几个孩子长大了,建个厂房,从最基础的配件生产开始,每个孩子各负责一部分,实行从生产到销售一条龙服务,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老洪,你规划不错,既有短期的,又有长远的,这块地买得好!”我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在外做了一辈子生意,我不希望孩子再到处奔波了,还是回自己的家好。”说着,老洪爽朗一笑。

    “城市的配套、医疗、教育都比较完善,你真的舍下放下吗?”洪先生轻描淡写地反问道。

    老洪摇了摇头,侃侃而谈:“大家都这么说,其实也未必。各有各的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取舍。这几年,家乡的发展迅速,小轿车一辆接一辆,有了车,去哪里不方便?周边的小花园一个接一个,还配置了各种健身器材;一到晚上,娱乐场所随处可见,唱歌、跳舞的都有,一点也不比大城市差。再说家乡的空气清鲜,房子一座比一座宽敞,大城市哪有这个条件!

    一说起家乡的环境,洪先生一下子兴致盎然,赞同道:“这话说的没错,城里哪住得起这样的豪宅,家乡的水清澈甘甜,喝了就是放心。”

    “绿水青山,这么好的条件不能浪费,好好开发利用,说不定还可以吸引更多商家来投资,到时候谁不羡慕咱们。”一提起家乡的前景,老洪自信满满地憧憬着。

    “孩子怎么想的,愿意回来吗?”我心想,孩子一定有自己的想法,若是大人一厢情愿也未必可行,于是,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道。

    “现在孩子在读书,还不适合提这件事。”老洪呵呵一笑,接着说,“不过,我经常跟他们聊起家乡的漂亮,经常提起家乡的生意,经常让他们跟爷爷奶奶视频;买了地,也跟孩子讨论对这块地的规划,这样慢慢拉近孩子与家乡的距离,从小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听到这里,我不由得肃然起敬,由衷地说道:“老洪,你做足了功课,不仅是生意行家,还是个教育专家。”

    老洪连连摆摆手,谦逊地说道:“哪里,哪里,教育还得向你们这些文化人学习。我只不过是想得比较多,也不知管不管用。”

    “当然管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孩子一定能体会到你的良苦用心,将来回乡好好创业。”我完全赞同老洪的教育理念,为他鼓足了信心。

    老洪高兴地应道:“当年为了挣钱,离开了家;现在挣了点,该回家了!”

    05.

    两年后,老洪的大儿子小洪大学毕业了。他学的正是工商管理,这下可派上用场了。在老洪的劝说下,他决定加入了家族创业。

    他头脑活络,又从小耳濡目染,对生意有一种天生的敏锐。在老洪的手把手教导下,小洪很快地把各种货物的品种、型号搞了个清清楚楚,跟生意场上商家、老顾客混了个脸熟,没过多久,便熟悉了订货、取货、付款等一系列的流程,一连谈成了几桩大生意,成了老洪的得力助手。

    见小洪里里外外一把手,能独挡一面了,老洪自己整天悠闲极了,再也不用操心生意了。

    他便又开了两家连锁店,家乡左邻右舍好几个年轻人也想跟着老洪学做生意,他们揣着满怀的希望来到城里,高兴地成了老洪连锁店里的工人。搬货、送货、安装、招呼客人,个个勤勤恳恳地学习,从不叫苦叫累。

    又过了一年,老洪见一切就绪,便寻思着该好好开发的家里那块地。

    经过一番设计规划,在四五台挖掘机“轰轰轰”辛苦勤作下,建房顺利地拉开了帷幕,两三个月后,像长城似的地基便初具规模。

    村里人纷纷啧啧称赞:“老洪要干番大事啦!”“老洪培养的儿子有出息。”“老洪好眼光,这块地现在想买也买不到了。”

    盖房子、建厂房,这可是一项大工程,不能掉以轻心。老洪干脆把生意丢给了儿子,回老家一心一意地搞建设。

    虽说是包工包料,但老洪还是担心质量问题,三天两头就得往工地上蹲一阵子,检查检查工程质量,与包工头,与工人聊聊天,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力求尽善尽美。从基础施工,到结构施工,到二次结构施工,老洪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三年后,房子、厂房竣工了。一座四层的大厂房背靠郁郁葱葱的大山,巍峨雄伟。后面一座三层的停车场,与之相媲美,显得更加壮观气派。一旁四套一模一样的别墅,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白色灰泥墙,浅红的屋瓦,挑高的门厅,气派的大门,圆形的拱窗,转角的石砌,清新脱俗,浪漫庄严,颇有一种美国乡村风情的生活格调。

    在这期间,老洪的小儿子和大侄子也相继大学毕业。但小儿子有自己的想法,他跟老洪商量道:“爸,如果现在就回家创业的话,思维受局限,不利于发展。你还是让我去别的企业学习些不同的经验吧。”

    老洪听了,倍感欣慰,儿子有文化了,这想法不错,自己应该给予支持。可这是不是儿子不回归家族的借口呢?

    于是,他故作严肃地说:“儿子啊,学经验是好事,但家里厂房建好了,缺人手啊!”

    小儿子认真地回答:“爸,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差这一两年,只要方向对了,以后的路会越走越顺畅。”

    “儿子,你准备去学些什么呢?”老洪用商量的语气问道。

    “我刚毕业,实践经验太少,要学的东西可多了,但我更关注的是怎么让企业走得更远。”

    听小儿子这么一说,老洪放心了,他知道儿子不是凭一时的冲动,而是有长远的眼光,于是,他高兴地说:“儿子,我支持你的想法。老爸在家里等着你。”

    㖿,父子俩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06.

    在老洪的支持下,小儿子洪子开始投递简历。事情可没那么顺利,毕竟社会竞争太激烈,一份份简历石沉大海,洪子只得继续投。终于,有两三家公司抛来橄榄枝,高兴之余,洪子又着手准备面试。最后,洪子入职于一家x x公司。

    这几年,老洪见大儿子小洪在连锁店干得得心应手了,可以挑战办工厂的新思路了。于是,老洪让弟弟和刚毕业的侄儿,留在城里继续经营着那三四家连锁店,他和小洪回乡准备二次创业。

    虽然老洪做水暖生意多年,但都是以成品交易。这次不同,这次是以生产成品为主,可以说是从零开始。

    经过一番比较考量,老洪决定从最简单的生产入手,并选择了以最常用的水龙头生产为主。他找了家信用度较高的相关培训机构,特地派小洪前往学习新技术。

    在家里,老洪整日抱着相关资料阅读,一段时间后,才略知一二。

    材料与机器的选择,工人的聘用,让老洪大伤脑筋。

    对于锌合金、铜、不锈钢、陶瓷等各种不同的生产材料的优劣,老洪整天跟水暖打交道,他是了解的。可是,各类材料的货源商家,老洪不得不费尽心思去了解,去货比三家。

    五花八门的水暖配件制造机器,更是看得老洪头晕目眩。什么造型机、焊接机、浇铸机、热熔机等一系列的机器,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功用、不同的使用方法,搞得老洪如坠云里雾里。

    还好半年后,小洪学成归来。在培训班,他除了学技术活外,还经常听到老师提到相关机器的牌子及厂家,对于机器的质量优劣,他还是能作出判断的。于是他把厂家推荐给老洪,及时地帮老洪解决了这个问题。

    敲定了材料和机器的预定方案,老洪又开始考虑工人的聘用问题。从本村聘用些工人是简单的事。现在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不少,但得有技术工呀!

    老洪跟小洪商量道:“这技术工的培训问题怎么办?”

    小洪胸有成竹地分析:“技术工至少也得高中毕业,对机器的结构原理易懂,学起来容易上手。”

    老洪点点头:“嗯,这是第一个条件,还有吗?”

    小洪接过话题,略加思索,说道:“第二嘛,最少也得呆个三年。要不等机器操作熟练就走人,岂不是又得重新培训新人吗?”

    “那聘用前,就订个合约吧。怎么订合适?”老洪皱着眉头问道。

    “按进厂时间的长短定工资吧。进厂的时间越来越工资越高。”

    老洪听了,点头称赞道:“这倒是个好办法!重赏之下,必有留下者。”

    “第三,得能吃苦耐劳,整天干这活儿还是挺累的。”小洪参加过培训,干过这活,当然知道深浅,他说出这看法,也不无道理。

    老洪赞同地点点头:“按你说的去做吧。”

    在一阵紧锣密鼓的准备中,老洪购买了机器,聘请了工人,工厂走上了正轨。

    07.

    工厂里,抛光机、气密性测试机、全自动旋螺机、全自动倒螺机等几台崭新一字儿摆开。老洪找了个吉日举行了个简单的开工仪式。

    紧接着,工厂开始投入试生产阶段。前半年,小洪高薪请来自己的师傅坐镇示范指导,小洪打打下手,几个年轻工人则在一旁跃跃欲试。

    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忙碌的身影热火朝天。溶解、浇铸、铸后清理、铸品检验、研磨……经过一道道繁琐的工序,一个个水龙头成型出炉了。

    可是,轮到小洪和工人上场生产时,水龙头的不合格率却大大增加。不是酸洗的时间不够,就是电镀不过关;不是清理不到位,就是研磨粗糙。师傅只好一道道工序严格把关,碰到操作不规范的,重来再重来,力求严丝合缝。

    在师傅的严格要求下,生产正式启动。

    老洪首先试着把几种不同型号的货送往城里自家的连锁店。因价格合理,质量保证,销量一直增长。“劳动者挣钱开心”,于是,老洪高兴地把自家的工厂命名为“劳森工厂”,自家生产的水龙头当然叫“劳森水龙头”。

    可过了两三个月,老洪的弟弟打电话说,最近有好几个顾客反映,水龙头漏水了!

    水龙头的寿命短,这是个严重的质量问题,小洪立刻向师傅请教。原来是阀芯问题。师徒俩一次又一次地研究与实验,无奈阀芯还是易松动。最后,师傅联系了一位专家,这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见第一炮打响,老洪又联系了村里在全国各地开水暖店的亲朋好友们,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大家都纷纷向老洪订货,并有了长期合作的意向。就这样,老洪的产品走向了全国各地。

    生意兴隆,让老洪着实高兴了一阵子。但一个工厂不能只生产一种产品,怎样扩大生产呢?多向或单向呢?如果多向的话,水暖种类太多,顾此失彼,会不会影响了质量?

    二儿子洪子知道父亲的心思,便说:“若是多向,短期内利润还是不错,但一旦有了竞争对手,容易走下坡路。其实,单向的生产范围也挺广的,我们现在走的是中端路线,我们可以往高端发展。”

    老洪一听,豁然开朗,高兴地说:“你这思路不错,只要技术过硬,不愁高端上不去。”

    洪子又说:“铜质水龙头质量好,但价格偏高,普通老百姓用不起。其实,研发铜质水龙头,让价格亲民化,前景肯定不错。”

    老洪听从洪子的建议,决定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往高端方向发展。

    工厂不断地扩大,“劳森”的品牌叫响了。老洪的弟弟把广东的生意转让,一家人也回到家乡,加入老洪的队伍。

    漂泊多年的一家,终于圆满了,两个老人脸上乐开了花。

    这时,村里的闲人也越来越少,他们大都成了劳森工厂的工人。即使是年纪大点的,也不愁没工作,让他们干点包装的活儿是完全没问题的。

    老洪开办工厂,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掀起了一阵回乡潮。大家纷纷效仿老洪的做法,村里一些小型、大型的工厂纷纷崛起,各种水暖产品百花齐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家。

    几年后,这里成了人尽皆知的“水暖城”。村里那些粗陋不堪的房子渐渐少了,漂亮的房子一座接一座,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 I 回乡创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sc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