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开始,我走向了自我探索和成长的路。
在这之前,我完全不了解身心的情绪和感受,严重的依赖于大脑的思维来生活。
身体的作用似乎只是为了携带自己的大脑
在这种情况下,情绪逐渐失控,越来越无法把握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和别人很难建立满意的亲密关系,容易陷入争端。
相对应的,身体上,鼻炎非常严重,呼吸受阻,虽然自己经常健身,甚至有6块腹肌,但是仍然感觉到憋闷,沉重和无力,容易感冒着凉。
在行为上,经常去攻击、评价、评判别人,从政府到公务员、到身边的人,逮住任何的机会来表达的不爽不满。
现在呢,更多的理解了自己,理解自己的深层的情绪和情感。呼吸通畅,身体轻盈,虽然几年不运动,可是几乎不生病,偶尔遇到感冒或者发烧基本上睡一觉就好。
在与人交往上,更多的去感受、觉察自己,更容易理解、尊重别人,容易建立情感的链接;行为和语言更多以目标的为导向。
另外也知道了自己要什么,找到了可以坚持一生的方向。
我绝不是一个特殊的人。
身边的人,包括来访者,大部分都不了解、理解自己。对自己的感受不理解,更谈不上尊重。这就是徐凯文老师所说的“空心病”,表现为人们不理解,不足重,不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过度依赖和追求外在,用外在的标准来比较、评判自己和别人,从而很难与别人有满意的情感互动。
在我的个案中,大多数人都困扰不知道内心真正想要什么。被情绪所驱使,被外界的评价所影响,做着令自己持续痛苦的事情,消耗着宝贵的生命能量。
这个现象是社会环境和成长环境造成的,社会过于强调“知识”的力量,强加价值观,强化竞争,忽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情感的重要性。
强行给别人灌输价值观是很平常的事情(洗脑)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也看到很多的咨询师,在焦虑的推动下,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忽略了对感受的直接体验和感受力的培养。
从一个支离破碎,对自我和别人都缺乏理解的人,到一个更完整、真实、丰富、快乐的人,东方智慧和西方心理学给了我宝贵的指导。
从我的体验来看,这个成长过程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
1,唤醒:唤醒那些压抑的感受和情绪,从而唤醒自己的隐藏的力量,成为一个更完整、更有力量的人;
2,流动:面对这些感受和情绪,给予空间让它们流动,在流动中体验一个丰富、变化的人生和世界,发现真正的自己,发现自己内在的需要;
3,超越:超越不断流动的感受和情绪,按照自己内在需要、深层情感去行动。
其中每个阶段都和“感受“有关,本文的感受主要指身体的感觉,情绪或者情感,我统一称为感受,有的时候也会直接使用情绪、情感这两个词,三个词的意思基本一样,都是指向身体体验层面。
一、唤醒
有人对心理学有个误解,认为心理学是挖掘过去的事情,挖掘创伤,并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或者有助于未来的目标。
但实际上,在咨询室里,谈论过去的事情只是在唤醒,唤醒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包括绘画,跳舞等等。
如果只是挖掘,不去面对,不但无效,还会有害。
唤醒的是那些不愿意面对的处境和感受。这些被压抑或者一直逃避的感受,会在生命中不断的,或明或暗的影响自己,比如无力感、或者某种恐惧感,或者被抛弃感,无价值感。
我常常看到人们为了逃避这些深层的感受,付出着令人心痛的代价,就像一个猎物,日夜的奔跑,被一个不存在的野兽所追捕。
因为要避免某种感受,保护自己不痛苦,因此一个人会采用某种“防御”方式避免自己去体验这种痛苦。很多人会弱化甚至屏蔽自己的感受的能力,让自己“强大“和麻木。
“我要坚强”,“我要强大”,“我绝对不会成为那样的人”,听到这种带有防御意味的语言,我常常感到心疼。
因为好的感受、坏的感受都是通过同一套神经系统而发生作用的,屏蔽痛苦感受的同时,也伤害了感受爱和幸福的能力、理解自己的能力。
通过唤醒这些感受,来理解和“这个感受“对应的,那部分自己,理解那些相关的想法,行为,情绪。
我在探索的初期,发现自己很害怕被人排斥,所以会花很多的精力去获取别人的关注,比如委屈自己讨好别人,或者闹情绪,总之希望获得别人的重视,关心,关注。
在探索中,我逐渐想起了几件自己的、被抛弃的事件,比如断奶时,妈妈突然消失了三天,还有女朋友的背叛等等。自己会经历疯狂、崩溃、绝望,攻击到麻木。我重新发现自己在那些事件里,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情绪。
这些探索,唤醒了自己那些沉睡的感受,也就唤醒了沉睡的自己,沉睡的那部分生命能量。
因为太多的不愿意面对和接纳,一个人往往已经七零八落了。
二、流动
流动的力量与撞击的美唤醒之后,随后要让这部分情绪的能量充分的流动。
这部分情绪之所以被隐藏,是我们太想逃避和压抑它。情绪似水,无论什么情绪,都需要被尊重,阻挡水的流动,会蓄积更强的决堤的势能。
流动。
痛苦会流动成幸福,无力感会流动成力量。
我刚刚踏入心理咨询行业,从IT男转到一个新行业,面临着很多的挑战,自己从一个有学历有知识有经验的公司的创始人,成了一个没有任何竞争力和身份的人,再加上股灾时误入股市,损失了大部分的积蓄。
年近40,经济上、精神上都有非常大的压力。
有一天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一个同学打电话,似乎很关心的对我说:做心理咨询,你也行吗?
挂了电话,一种熟悉的无力感侵扰了全身,我体验着无力感,找到了熟悉的感觉,从小到大,从读书、打工、到创业,其实这种无力感都在,创业公司出现瓶颈,既激发了这种无力感,也是因为这种无力感的结果,只是我用努力、抗争或者放弃来回避了它。
我一步一步的走在两边都是绿树的阜通东大街上,行人、汽车熙来攘往,成为虚幻的背景,我体验着自己,感受着自己,理解自己,忽然就像太极图的阴阳鱼一样,那种无力感到达低点以后,一下扭转成一股清泉般的力量,然后,这股力量越来越强,自己的脚步也越来越轻松。
物极必反,用在情绪上是合适的。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说: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清。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安静的,耐心的体验,给自己空间,体验这种无力感,然后新的力量就会出现。
从那次以后,每次无力感来的时候,我都会看着它,体验它,并且知道它会走,它每次来的时间越来越短,对我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咨询室里,我看到,拼命逃避无力感的人,无力感却成了生命的背景,就像彩色画面投影在灰色的墙上一样,每个画面都沾染了灰色的无力感。
同无力感一样,与自己的其它的情感和感受抗争,在内在,也等同于与一部分的自己抗争,在外在,也会与跟“这个感受”相关的人事物抗争。
尊重,流动,也是尊重自己,理解自己,从而也更尊重和理解别人,更有利于情感的交流和互动,发现自己生命的能量。
三、超越
在唤醒和流动的阶段,有一些感受确实难以忍受,这也是人类之所以建立精细的防御机制的原因,不舒服的时候,人本能的要保护或者封闭自己。
随着感受的唤醒,身体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敏感。
有一次,参加小组活动,我感觉到自己被威胁,因此开始封闭自己,拒绝参与和表达。最后发现小组里确实有一个男性在审视和评价自己,并给自己提出批评和建议。
还有一次,我参加一个会议,有一个控制型的领导,不但控制会议的节奏,还控制别人说什么,评价和攻击别人的想法和观点,体现、表现自己的优越。回来后感觉整个身体像被水泥糊住一样,因此决定再也不去参见样的会议了。
在前两个阶段,我会让自己适度的去感受,不勉强自己。为了保护自己,我拒绝了一些社交,也拉黑了一些对自己评判、或者不问我是否需要、就拼命给我建议的人。
但是第三个阶段,当自己知道要什么,内在逐渐有更多的力量的时候,我开始去超越这些感受,我愿意为了自己的目标,或者共同的目标,而去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被情绪和感受所影响,但是同时我也留意自己的感受,留意自己有什么想法,或者什么情绪。不压抑,不逃避,而是充分的体验,也有很多时候,从感受中获取重要的信息,来指导自己的做事或者与人交往。
比如当我与X相处时,常常感到一种无力感,或者被否定感,我会首先留意,自己是否会不经意的否定对方,同时更多的鼓励、欣赏TA。
有一天,在体验孤独时,我忽然感觉到一种蔓延的力量,感觉到自己成为了一个王者,是的,自己就是王者。
别人可以说任何话,做任何事,我仍然主宰着自己的行为,语言,主宰自己如何思考,甚至如何感受。
即使你不经意“伤害“我,“抛弃”我,我仍然可以快乐,仍然一刻不停的奔向目标,仍然可以爱你,或者恨你,这,由我,而不由你。
是的。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知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为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唤醒,流动,并超越了身心的感受之后,还有什么能难倒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