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到今天,我正好离职20天。
早上洗澡的时候,突然间觉得很焦虑,快一个月了,居然一个月都还没有上班,内心生出了一丝担忧和恐惧。我想到了荷花,荷花自从提交离职报告后,就开始不断的投简历面试,即使他也是计划休息一个月在上班,但是他已经为这件事开始行动了,而我是压根没有行动,我拒绝去想这件事情。
先是逃避,再是焦虑。
我开始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我在离开的当天就没有开始考虑行动这件事情,为什么呀?为什么一定要被逼到这种时候,自己才会有反应呢,为什么?突然之间我突然想到了我的父亲母亲。
2
初中的时候交公寓费,我班主任逼着我用他的手机给家里打电话,他,只是说了句没钱就挂了,挂了一次又一次,当着班主任的面,我一个小女孩,被家里挂了一次又一次电话。你是我爸爸啊,难道你不应该保护我吗?哪怕只是跟班主任说一句冠冕堂皇的谎话,说一句“我明天就送过去”呢。可是什么都没有。
我大学的时候没有钱交学费,他只是给我打了两千块钱,说了一句没钱就再也没有消息,就像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一样,最后我只好拿自己暑假赚的两千块钱,他给的两千块钱,再加上跟同学借的两千块钱才交上了学费,之后的半年里,一个电话都没有给我打过,一分钱生活费都没有给我。全靠有个要好的同学挤出自己的生活费来支援我。
每一个艰难的时刻,他选择了逃避,假装自己没有看到,都上自己的耳朵,蒙上自己的眼睛。然后骗自己说,我尽力了,我无能为力,我也没有办法呀,期待着别人去把这件事情解决掉。
相比于父亲的沉默,这种时候,我的母亲做的最多的就是,整日的唉声叹气,逢人就诉说自己的苦。以至于,家里永远都笼罩着一股焦虑哀伤的氛围,逃不脱,也散不掉。
我现在的这种反应,不就是他们两个的结合体吗?先是父亲的逃避,再是母亲的焦虑。可是却偏偏没有积极解决问题这个选项。
总有那么些时候你会在自己的身上发现父母的影子。
3
原生家庭不仅创造了孩子所在的世界,还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应该怎样被诠释。有研究表明,三岁前,不同的父母可以带给孩子不一样的生在环境,可以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智力发育甚至心理健康。
但是不要忘记了一件事:原生家庭只是决定了你的基础配置。虽然我们终其一生也很难完全摆脱原生家庭带给我们影响,但是我们仍然有机会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看见和了解到自己因为原生家庭而受到的影响,勇敢的面对它。勇敢的承认说“我确实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造成了我这种性格和心理的问题”是我们成长的第一步。
看见和了解的前提是,你要能体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一步去思考这儿情绪和行为的背后是什么。当你歇斯底里的的时候,想一想:这种情况是不是以前也发生过?当时是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你当时的感受是怎么样?其实你的内心所期望的是得到什么样的答案?
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找机会与父母和解。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曾经是接收方,未来也会成为施与方。我们的父母或许也是被错误的教养方式所养大,以至于他们只能用同样的方法对待我们。试着与父母谈谈,说说那些对你造成影响的事情,与父母一起探讨可能的原因。或许你就会豁然开朗。
成为自己的养育者。或许你在尝试了与父母和解之后,会发现总有一些事情是你无法从原生家庭和父母那里得到纠正的。这个时候也不用勉强自己,开始建立一段新的关系来取代那段有伤痕的关系,为自己的心灵补上缺失的养分。
4
等我走出那个小县城,见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和事情之后,我开始意识到这些并不是我的错。“无论是逃避还是焦虑,对于实际,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算你让自己假装看不到,就算你焦虑了一万次,这个难题始终都在哪儿。”这些话我一直说给自己听,也想说给父母亲。
我开始萌生出一丝自信和勇气,开始尝试着去解决我遇到的那些困难,哪怕我能做的只是那小小的一步。
但是当我真的去做了之后,我才发现,其实这件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那么不可解决,我只是被我自己想象出来的那个难度所吓倒了而已。
然后又去去尝试更多的事情,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信和勇气,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原生家庭带给你多大的伤害,当你长大成人、当你足够强大,当你可以给自己“疗伤”,你就不会那么在意“原生家庭”了。纠结于过去是没有意义的,它只是说明了你从哪里来,却无法决定你要走到哪里去。
不要忘了,你也会成为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