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私言丝语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13)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13)

作者: 饼干贝贝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21:34 被阅读11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叶嘉莹认为,“境界”是你的意识感知能力所接触到的世界,亦如佛家经典上所说的境界,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与外界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接触时,你的意识活动所能达到的范围。所以诗词的“境界”,是作者心意或者意识在跟外在的现象接触所产生的一个带着感动的世界。这就合乎我们诗歌传统所说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钟嵘《诗品.序》)。春风春鸟,秋月秋蝉,这是我们的感官接触了的感知现象,然后引发我们内心的活动,摇荡性情,所以才行诸舞咏。

        而冯正中、晏殊、欧阳修,这几位词人是最合于王国维“境界”评词标准的作者,最能表现这一份词中感发的本质。如果冯正中是执着的热情,李后主是锐感的直接,那么晏殊的特色就是圆融的关照。晏殊是一个相对理性的词人,对于自己的感情有节制,有反省,有掌握。

        晏殊,是个十多岁以神童身份应试的人,他与韦庄五十九岁才考中进士不同,十四岁就赐同进士出身,后来又官至宰相,所以平生比较富贵显达,没有经历强大的忧患刺激,一般评价他说是“富贵人家的闲愁”。他在政务上处理事情有理性的裁决,所以词中也表现出敏锐感受中的理性。这是他的一大特色。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13)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一曲新词还有酒一杯,有歌有酒,有赏玩的性质,看似是美好的生活,可隐藏有淡淡的感伤。曹操有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本来酒就容易引起人的感情激动,再听歌更容易引发内心的感动!晏殊那种伤感是蕴藏在里边的,但他没有用那么强烈的力量来打击你。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13)

      “去年天气旧亭台” ,年年有花开,年年有燕来,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没有改变。这是宇宙万物的永恒不变。看看晏书写得多么闲淡悠然、那么不着力!第一句是感发的兴起,第二句是永恒的陪衬!

      而接下来,“夕阳西下几时回”,却一下子写出了无常,今天斜阳落了,是永远不会再回来了。看他的那种表达,从那么闲淡的、不着力的、不留痕迹的感染之中,传达了他“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发。他的词集叫《珠玉词》,词集的名字和词的风格实在是很配合,真是珠圆玉润,不露锋芒。花落了,我们没有办法挽回光阴的消逝,可是好像是去年似曾相识燕子又飞回来了,这是宇宙的循环和永恒。所以他有圆融的观照。圆融者,就是有一个周遍的,对于宇宙循环无尽的、圆满的、整体的认识。

      不像李后主“人生长恨水长东”那样往而不返,“小园香径独徘徊”,也带着无常的哀感,也带着对春天的赏爱。一个人徘徊在这个铺满落花的上,这是什么样的感情?他没有说,却给读者留下了思致的韵味。这里边有感伤,也有思索;有哀悼,也有觉醒。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13)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

          “一向光年”是一年的韶光,是一年美好的春光,而春光又那么短暂,所以感慨人生有限。但是,如果你数十年的光阴都能够跟你相爱的人永远欢聚在一起,那也不错了。可是人生不但短暂,还有苦难,要经历多少生离死别。“等闲离别易销魂”。等闲,就是那么轻易随便,在你不知不觉之间离别就来到眼前,真是使我们惆怅哀伤销魂。

        可是不是一往不返地沉溺在悲哀之中,他要找到一个安慰、排解的办法:“酒筵歌席莫辞频”。有酒的时候,你不要推辞;能够听歌的时候,你也不要推辞:你能够欢聚的时候,珍重眼前的欢聚。而且在你离别后,何尝不凭借着酒筵歌席为排解呢?晏殊是隐然有一种掌握自己和寻求安慰排解的办法的。

      “满目山河空念远”。登高临远不由自主地就怀念远方的人了,可是远人来到你面前了吗?你飞到远人身边了吗?人类有很多现实的限制,“空念远”者,是白白的念远。你要知道念远是直接的感情,而“空念远”是反省。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13)

      “落花风雨更伤春”。本来人生的离别,人世的悲哀,已经够你负担的了,何况大自然的这种落花风雨的伤春。上一句的“空”字,不但是对于念远的反省,也是对于伤春的反省。你伤春,花就为你而不落了吗?不会的。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既是两重的悲哀,也是两重的反省。

        最后“不如怜取眼前人’。人总是怀念过去,又总是梦想将来,但你所能掌握的,你真正要做的,实在是你眼前所能够努力的事情,珍惜拥有才能知足常乐。

        可一向事事顺意的晏殊,却在晚年的时候遭遇政治挫折,被免除了宰相职务!其一那就是宋朝相传的《狸猫换太子》。仁宗本来是李妃生的,刘后陷害李妃,说她生了怪胎,把这儿子据为己有了。而当李妃死了以后,因为晏殊的政治文学地位都很高他来写墓志铭,在刘后专政下他只能闭口不言。而在刘后仙逝后,人家就跟皇帝说他对陛下不忠诚,对于生母是李妃“没而不言”。其二追究他曾经用公家的劳役修治官舍,这实在当时非常普遍,是“非其罪”的。但他受到攻击后被免除了宰相的职务,到外州边郡做地方官吏。他到过永兴军,“军”是行政区划,就是现在陕西咸阳一带。衰老后政治上失意时候的作品则显得哀伤感慨。下面这首词,人们认为他“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13)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山亭柳.赠歌者》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西秦,指原来秦国所在,赌是和人竞赛,这个歌女有美好过人的才能,能唱能吹能跳,博艺随身,是一个真正有实力的歌女!“花柳上,斗尖新”。花柳代表欢场歌席之间一切风流浪漫的事情。 “尖”,是出类拔萃;“新”是说她的歌喉舞艺都是当时最新颖的。“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秦青“响遏行云,声振林木”,极言其裂云穿石之歌唱得极好。因为她唱得好,听众们就赠她锦缎酬答。古代歌舞女子用五彩丝织的锦缎缠在头上,白居易就有“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名句。她每唱一首歌,得到这么多人的称颂赞美,送给她最好的蜀地锦缎的缠头,古诗说:“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有这么多的知音,真是“不负辛勤”。

      上半首写从前下半首写现在。“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可是她衰老了,被冷落了,就来往在咸京道上。原来她家住在西秦,众人都到她这里来。现在没有人来听她了,她要到各处去。她所得的不再是蜀锦缠头,而是残杯冷炙。她当然为此悲哀,消魂。谩者,徒然的消魂。“残羹冷炙”这个语码,让我们联想到“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杜甫!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那些纨绔膏粱子弟,一生一世享受不尽荣华富贵,而我们这些追求理想的儒家子弟,把平生都耽误了。我把我的遭遇对你说一说,我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让百姓过上太平安乐的生活理想,可我“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我早上去敲富贵人家的门,晚上追随他们车马,要让我的理想被赏识,得到一次被认命的机会,可是一个机会也没有得到!只能是残羹冷炙无限心酸!而晏殊所用的语码,可能都有被赶出京都冷落凄凉。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13)

        “衷肠事,托何人?”就女子而言,则是内心有这么多感情,托付给什么人呢?可中国传统读书人喜欢用美人来自比。因为在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之中,男子要想得到别人的知赏任用,正如同女子要依靠一个人一样。那时读书人唯一的道路,就是科举,出仕,做官,得到君主的任用。“若有知音见采”,我就“不辞唱遍《阳春》”。《阳春》是最好的曲子,如果有人真的懂得我唱歌,我绝不辞辛劳。可有这样的人吗?“一曲当筵落泪”,当我这么辛勤地唱的时候,听者的反应却如此冷落,当年那些封赏,是再也没有了。世上有一些人对于女性艺人,欣赏的常是她的容貌,不是她表演的才艺。当年是“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突然有一天“暮去朝来颜色故”,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现在是“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写得含蓄蕴藉。人家听歌是来买笑的,谁要看你流泪呢?当她不知不觉流下泪来的时候,只好用罗巾遮掩,擦掉泪痕。

        晏殊圆融观照的词,跟这个感慨激动的词,同出于一个心灵。并不因为写了这样的词就失去了理性诗人的特色。为什么呢?因为他是用《赠歌者》的题目做掩饰,他藏在歌者的后面,他不愿意像李后主那样把自己鲜血淋漓的伤口展示给人观看,他是退后一步,才把自己的悲慨发泄出来的。所以,风格虽然不同,但不害于他是一个理性的诗人!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13)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文字整理于叶嘉莹《唐诗宋词十七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vv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