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某一句诗,并不是因为诗句的文字,而是因为诗句中的意境;这就像喜欢一首歌,并不是歌词本身,而是歌曲背后的韵味;像喝一杯酒,并不是酒水本身,而喝的是酒与人的故事;每一个饮者,饮的都是情感的满溢和流泻。
夜晚听到一首《听》,以前听过很多次。听着这首歌,感受到时间在心中流淌,冲刷,有着轻微的痛感。这是一首节奏缓慢的歌,不知道是什么乐器,演出来节拍般的节奏,音韵铿锵,击打着这个夜晚,击打着这个夜晚听歌的人的灵魂。
想起了很多东西,我的高三,我的听这首歌的时间。晚上,一个人在宿舍,一张歪歪扭扭,吱呀作响的桌子放在床边,一个自制的手工充电宝连接着的台灯;冬天的八点的早上,阳光从那扇二米宽的大窗户上晒进来,暖暖的,赶走积宿的寒冷。
夏天,凉爽的周末傍晚,回家后的我拿着喷雾器冲洗爸爸的摩托车,车座位上放着一本地理图册;晚上,我趴在桌子上做数学题,我那个老是絮叨自己早就不想学习的室友,躺在我对面宿舍上层的被子上,看《独孤天下》。下面的我,隔段时间就能听到电视剧的片尾曲,从此记住了一首歌,记住了一部电视剧,记住了每一个高三的晚上。
早上,踩着铃声进教室的我,看到班主任一脸凶神恶煞的站在讲台上,倒吸一口凉气,却没想到班主任只说了一声“进”;早上,一个令人感到寒冷的身躯走进教室转了两圈之后,用他那冰冷的声音说:都站起来读。
忆着在这样的凛威之下,我坐在座位上忍着头晕看书的情景;又是早上,我在座位上读英语课文,听着教室里并不洪亮的晨读声,我的英语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中唯一一个讲着标准又令人舒适的普通话的女老师,让我打开教室的窗子;晨读完,我一向都是并不合上书,直接走出教室门。我们的教室在一楼,很多次都是我第一个走出教室门,第一个走出教学楼的大门,去往食堂吃早饭,打一份汤,要2个刚出锅又软又烫的油饼泡在里面,这是我高中时期最值得回忆的美味。
高中读了两年之后,我终于不再赶凌晨两点半的班车回家了,终于不用在冰冷的早上就抹黑赶往车站了,然而我却也体会不到凌晨的寂静与内心的坦然欢喜了。
想那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桃李春风日,是甜蜜,是春风里的轻歌,是在一起时的喜悦;江湖夜雨时,是寂寞,是离别后的相逢,是追寻途中的思念,是英雄折剑的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