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某刊物上读到一篇文章,写的是“好缺点”作为一种语言贿赂,如何如何坑害干部败坏风气云云。
文章读吧,觉得说的大部分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对危害性说的算是透彻,但是,文章简单的将“好缺点”的原因归结为“好人主义”,那么,问题来了,机关中的“好人主义”又是怎么来的?
由于工作原因,常常会接触到这种场景,某次民主生活会,大家互相提缺点,大约都是思想认识不够、客观条件不具备等等原因,说到个人能力不足已是稀罕,极少出现个人的某某错误之类的说法。
所以,“好人主义”是怎么来的?
从个人情感角度讲,你我皆是熟人,我批评你点到为止,你批评我意思意思,大家互相和风细雨,上不到和气,这与个人情感是最好接受的。从个人利益角度讲,倘若你直指要害,戳到了我的痛处,领导晓得了,觉得我原来有这么个缺点,那以后工作中要通盘考虑,同事知道了,心里说不定就会暗暗嘀咕,原来这小子一直在盯着机会,给我穿小鞋呢,下属知道了,嗯,原来领导水平不过如此。如此种种,大家为了相安无事,莫不如“你好我好大家好”。
其实,说到这一层,我觉得也不过是说了个表面现象。根本原因不止这么简单。
按我的看法,在机关中,“好人主义”盛行下的“好缺点”层出不穷的原因,根子在当前的选人用人机制上。
行政权力自上而下授权是根本。由于个人权力地位直接受上级机关的影响,所以仅凭个人的觉悟和党性修养,很难保证每个人都有勇气去指出上级领导或者是直属领导的缺点或不足。毕竟,大部分人都是“为稻梁谋”,是吃了这顿还要想着下顿的平凡人,需要考虑批评领导的成本。更何况,可能领导的一句话直接影响你今后若干年的升迁。
一把手不受制约是重要表现。一个单位,小到一个村,大到一个省,一把手的地位往往是最权威,最不容置疑的。你总不能今天酣畅淋漓的批评完领导的缺点,接着又去向领导汇报工作。一把手的个人脾气变得极为重要,如果一把手谦虚谨慎还好说,如果一把手听不得不同意见,那后果简直是……。而在当前的机关运作下,一把手的优点倾向于无限放大,缺点却倾向于尽量缩小,久而久之,领导无缺点成为了一种不犯错的准则。
我们可以看到,机关里上了年级的人,无非两种,一种成为领导,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自信昂扬,一句话下属至少能敷衍出一篇文章,一种是种种原因错过提拔机会,这变的畏缩不前,做事情但求无过。
所以,“好缺点”“好人主义”背后不过是这样一条简单的道理:不受制约的权力总是倾向于变成不犯错误的权力,而不犯错误的权力总是倾向于压制反面意见。我想,这大约是大家的心声,而又不容许说出来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