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为某件事很难,你才不想做;而是因为你不想做,让这件事变得很难。
——题记
从我刚进入十班接触语文老师时,老师就告诉我们。语文的抓分点在于作文和阅读理解,我没放在心上,以为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将语文提起来。
于是便不付出练习,可成绩下来一次次打我的脸,于是我开始在老师带领下接触阅读理解。前先在小学时,一套试卷我们总是忽略掉阅读理解,以至于中学真正开始训练,阅读理解变得愈发困难。好在有老师针对阅读理解通用提醒答题模板给我们总结了一系列来背,这才让我在阅读理解上做起来得心应手些,虽然没有理解其中意思,可看到题目脑海里就能列出答题模板来,根据文章大意直接套上去。
去年寒假,老师有跟我们提起在寒假中训练阅读理解,可我根本没让把它放在心上。以至于开学才明白了自己和他人的差距,成绩陷入瓶颈期。虽然语文老师总会定期给我们训练阅读理解,可那一次两次也起不到明显作用。于是参加了语文老师的培优活动,每天一篇阅读理解,刚开始做时特别困难,只能硬着头皮上,根本体会不到文章主旨。后来训练的多了,做起来。也就熟练多了,没有先前的看到阅读理解就害怕和恐惧。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渐渐理解并罗列出来了作阅读理解的几个必要步骤:①、要有主意识,不管任何题型总结反映出来的就是一个主旨,只要把握住文章的主题主旨,根据题意大致理解,然后往主题上套,这样起码能拿到个基础分。②、画出题干关键词,有些提的题干太长,我们需要把握重点,因此需要画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直击解题要害。这样更能明确这个题的中心目标,有利于更好的答题,去文中寻找范围。③、答题模板,考点题型对应答题模板,提升解题能力。根据答题模板往答案上套,使语言更加规范富有专业性。这样看来答案条理清晰,更有助于得分。④、做题标序号,抓住答案得分点,培养按点答题意识,按点给分。标的序号需要根据题的分数来决定,一般一条是两分,这样答题范围缩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⑤、分析题目。一篇文章先从题目开始分析,这样有助于理解文章大意,更好的寻找文章主旨。而且分析题目一直是阅读理解的重要习题,这也能增加自己做这种题型的熟练性,一举两得。
掌握上面四个要点,阅读理解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现在做的多了,无非就是那几个题型,就自然滚瓜烂熟了。记得刚开始做时特别怕阅读理解,12分的题目,只能拿到六分,现在掌握了做题方法,阅读理解大大提升,成绩自然也随着上涨。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完后批改,自己得出分数,开始抄正确答案。现在做阅读理解也有一段时间了,每次看完之后满满当当的红黑笔迹,心里的成就感满满。甚至开始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听取老师意见,开始训练阅读理解。
前一段我还在抱怨做阅读理解找不到手感,现在发现做久了都是那几个题型,根本没在怕的。现在趁着暑假,将阅读理解也罗列到自己的计划当中,开学后也是每天一篇阅读理解,我相信像这样下去,我的语文成绩肯定会更上一层楼。而且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阅读理解,一个个阅读理解也是一个个作者写出来真情实感的故事,仿佛见到这文字就能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和作者共情。而且我们这个年龄段的阅读理解大多都是些励志和情感的,也能更好地树立我们的人生观念。每做一篇阅读理解,每见证一个故事,就能学到一些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特别满足。
就这样一直坚持下去吧,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Come o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