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事时间长了,就会了解到它有什么作用。到现在做阅读理解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也才渐渐了解到做阅读理解的好处。
刚在老师的带领下做阅读理解,自己像一个无知的人,心里发出各种疑惑:为什么要做阅读理解?做阅读理解有什么好处?带着这些疑问,在实践中终于浮出了一些答案。做阅读理解一段时间,能够使自己熟练的明白题目所出的含义。进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加上一点技巧或背一些模板,能够使自己简单的理解并答题。
一点点的进步不足以为傲。在后来的一段时间中,有老师的督促下,也算坚持了几个星期。这时就会发现,自己不再那么惧怕阅读理解。原来阅读理解并没有那么难、题目并没有那么深奥。只要再加以读解,就能轻松的答出内容。但答出内容并不是所要的最终要求,又过一段时间加上老师的指导,知道了要思考文章的主旨,并在答题中,联想主旨,答出与标准相符合的句子。
逐步的,本来看似艰难的坚持,变的轻松起来。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使语文成绩提高了,阅读感悟能力进步了一点。也渐渐明白老师为什么要坚持。努力可能就会有成功,但这个过程是异常艰难的,需要不断的探索。
与其说老师让做的阅读理解,不如说是老师带领人成长,懂悟语文的精髓。老师给予的方法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虽然很渺小,但足以使自己走上前进的道路,探寻语文的妙处。
到了如今的暑假假期,老师依然要求做阅读理解在现在的我看来,这并不是一种刚开始做解阅读理解所拥有负担,对自己不利,而是老师对学生的良苦用心、无尽的关切。这个方法不仅能够使自己进步,也能提高自己的自律性,是被大众认可的。
在努力的过程中总会有收获,在这近一周半的时间中,同时又了解到一些内容,才真正明白,要想提高语文分数,只能选取这个“笨方法”来完成。在“笨方法”中,只有自己一点一点的探索,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收获;也不能只靠公式,完全死板的照搬上去。
说阅读理解这4个词,很值得人深思。在我认为中,可分为两个部分:阅读,理解。阅读考验学生在阅读速度,并且考验学生关注文章主旨的方面。理解考验学生真正是否理解文章的含义,并且考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认知、收获的方面。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我经常性的能看到考题中,会出一些符合相关年龄段的文章,比如:关于亲情方面的、关于做人做事方面的等等。为什么要出这些方面的?而不出一些其他方面的?这就会考察学生们更多方面:对文章的理解、主旨的理解、实际的运用。
提到更高年级的阅读理解,经常能看到学生反馈:时间太短,根本来不及做语文试卷。这种种的反馈,都来有关于试卷及阅读理解部分的字数。这又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字数量提这么多?这可能就考验学生们是否拥有快速的阅读能力及在快速的阅读中是否能提炼文章的主旨。
总结来说,阅读理解是考验学生综合能力的根本来源,是重中之重,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数提不高,总在阅读理解上面丢分。
自己认为很难坚持的事情,就一定会有不可思议的成果。这就要看自己是否能够坚持,在坚持的过程中提炼精髓,真正的把一件事做得完美。坚持下去总归是没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