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文字集散文随笔专题投稿随心随性~走心生活
【原创】人到中年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原创】人到中年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作者: 梧桐漫语 | 来源:发表于2018-09-25 21:36 被阅读34次
    【原创】人到中年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01

    周末在小区外的公园溜达,赶巧碰上同事老张带着他三、四岁的孙女在骑小童车。停下来随意闲谈时发现小家伙总是那么开心,嬉戏追逐间都会笑的前仰后合,毫不节约。真怕她会笑岔气 ,笑掉了牙。

    偶尔也想跟着沾点喜气,却总是笑不出来。不由纳闷,孩子的笑点怎么这么低,仿佛一点就着。

    自己好像很多年都没大笑过了,小时候,为了一颗糖能把嘴咧上天的日子,真的已经好远好远了。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笑了?竟无从记起。好像渐渐人到中年,慢慢就忘了怎么笑,每天不拉长个驴脸已是岁月静好,还哪敢求嘻嘻甜笑,开怀大笑更是奢侈的印像派了。

    有人说,孩子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无知,大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无力。人到中年,人生几十年匆匆而过,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们也都一一尝过。

    生活也从平凡走向麻木,越来也没啥值得好笑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常常记住了世事艰难,却忘了如何寻找快乐。

    或许是真的“无巧不成书”,公园回来随意打开的电视,竟然播放的是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第一集《人见人爱苏东坡》。 让我耳目一新。

    苏轼的一生都是在惊涛骇浪里铸就的,从眉山小镇到汴京都城,从密州出猎到黄州躬耕,从西子湖畔到南国孤岛,他几起几落、九死一生。但在漫漫逆境之中,他是个达者,很达观的人。

    有人说苏东坡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懂生活的人。林语堂赞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在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丰富精彩,还找不到谁能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快乐。

    我们一直看重作为文学家的苏东坡,而忽视了作为生活家的苏东坡。但其实,作为生活家的苏东坡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因为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发现快乐和制造快乐的能力。

    真是:人到中年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02

    苏东坡从政40年,他被贬谪流放了33年。最高时,他做过中央部长、皇帝秘书,最低时,他做过县处级民兵副团长。

    1079年,42岁的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例行公事,给皇上写了一封感谢信《湖州谢表》。结果引发了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大难不死的他被神宗下放到湖北黄州,任职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黄州民兵副团长。他“人生的盛宴”就从这里开始了。

    苏轼带着一家20多口来到黄州。可副处级干部,工资实在太低了。苏轼带着一家人,开始了垦荒种粮大生产。

    这片坡地虽然贫瘠,但足够大,种上粮蔬,倒也勉强可解决一家温饱。苏轼万分感激这片城东门外的土坡,于是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东坡居士。

    在黄州他写下了著名的《定风波》。这首词把对生活的超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拄竹杖穿芒鞋,谁怕啊?我依然笑着,“一蓑烟雨任平生”。回头望望走过的路,虽然风雨萧瑟,但那又如何,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一位哲人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自己诞生的日子,一个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苏轼就在黄州迎来了另一个生日——他真正理解了自己。苏轼就此死了,而另一个苏东坡就此活了。

    苏轼第一次被贬黄州,已经四十五岁了;等他五十九岁,年近花甲的时候,被贬广东惠州;等到他已经六十二岁的时候,他被贬到了海南岛的儋州。前后脚加在一块儿十二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人生中能有几个十二年?他才活了六十六岁呢。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很多官员一遭贬谪一受打击就自暴自弃,但苏东坡不,无论遭遇什么不公平对待,他都始终坚守一个原则:以出世的态度干入世的事业。所以每到一个地方任职,他都活得像雷锋。 

    流放杭州,他疏浚西湖,修建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流放惠州,他改善民生,设计了广州最早的自来水供水系统。流放黄州,他大兴慈善,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孤儿院……真可谓“苏轼流放三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每每离开此地、调任彼地时,老百姓便夹道相送,涕泪横流。他实在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好公仆。

    1094年,苏东坡被流放到瘴气横行的惠州。朋友们纷纷来安慰他。他却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62岁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儋州。当时的海南,是彻彻底底的蛮荒之地。“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流放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但苏东坡硬是把这个蛮荒之地变成了“诗和远方”。

    没有好吃的东西,他就开发了牡蛎。他给三儿子写信说:“牡蛎这玩意太好吃了,千万不能让朝里士大夫知道哦”。还居然办起学堂,教起了书。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过一篇《猪肉颂》:其实就是“东坡肉”的烹饪方法。被贬黄州,囊中羞涩,于是就打起了贱如泥的猪肉的主意。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发明了“东坡肉”:“慢著火,少著水,火侯足时它自美。”这句话后来也成了做红烧肉的最高理论指导。

    其实他一生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等60多道著名菜肴。是北宋著名的美食实验家。

    他也是北宋有名的酿酒师。每每流放某地,他便就地取材。自酿美酒,款待朋友。流放密州时,他用土米酿酒。流放黄州时,他用黄豆酿酒。……

    他一生中酿过米酒、蜜酒、桂酒、真一酒、天门冬酒、万家春酒、罗浮春酒、酴醿酒等多种酒品。还撰写了《东坡酒经》一文。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对宋朝酒品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

    苏东坡还是北宋最有名的茶艺师、段子手……他拥有的头衔实在是太多了。他真的把生活活成了“诗和远方”。

    “我要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快乐。”“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实用太没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这就是苏东坡的生活哲学。

    03

    为什么人的年龄越大,越不会寻欢作乐了呢?

    回想小时候,物资紧缺,家家户户缺衣少食,孩子们却该笑笑,该闹闹,并不以生活困苦为悲喜。

    那时候,大人们虽没有特别高兴的事,却也步伐从容,该收庄稼收庄稼,该拉家常拉家常;村头坐着的是晒太阳的慈祥老奶奶,爱说起的是鬼子与红军,孩子听的入了迷,连阳光都是快活的。

    那时,日子虽是穷了点,人们却更容易感受到快活,比如要过年了,每家每户都那般快活。

    而现在的生活比小时候强了千百倍,零食筐里不仅有糖还有巧克力,却难得捡起一块塞进嘴里,胃口不好了,连想吃的欲望都稀罕起来。

    每个人要么懒洋洋,要么急匆匆,极难看到快活的身影。除了懵懂的孩子,整个世界仿佛都进了沉闷的套子,嗡嗡回响的是沉重生活的脚步。

    你看满大街的人都没几个笑的。不管是急匆匆的上班族,还是菜摊子前挤来抢去的大妈,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面无表情。

    小青年们大多耳朵插着耳机,手上抱着手机,只顾低头走路,从不抬头看天,或许会有自言自语,却与笑容无关。老年人们则争先恐后,忙着抢购萝卜白菜、黄金白银,老骥伏枥,志在毫厘。

    人到中年更是上有老下有小,每天面对的除了锅碗瓢盆,就是鸡毛蒜皮。

    长大成人,需要面对的都是责任,买房子娶媳妇,养孩子,赚票子,每一样都要身体力行。刚刚要安稳下来,一转眼爹娘又老了,坐着轮椅或躺在病床上,你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磨盘,碾压着你的人生!

    以前总不明白人活着的意义,以为那是高深的哲学问题,读了苏东坡却豁然醒悟,快活就是活着的最好意义。

    苏东坡他曾经青云直上、指点江山,也曾经几起几落、生死未卜。他的一生,真的就像一部美妙的大片一样,自始至终震撼和撞击着每一个走近他的看客。

    苏东坡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他既写诗填词做文章,也挥汗弯腰种过田;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青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愈挫愈勇、老年的达观淡泊,竟然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他的身上,连绵千年依然余音绕梁。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简直就是为苏东坡量身定做的: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也正是今天我们所缺乏的!

    人到中年,更不能缺了快活的能力。学学苏东坡吧:取悦世界,不如取悦自己;如果觉得人生无趣,就让自己变得有趣;如果觉得生活太苦,就自己给它加点糖。

    其实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若愁眉苦脸,它就阴云密布;你若笑容满面,它就阳光灿烂。快乐无关年龄、无关金钱、无关地位,你若愿意,举手就能得到;你若不愿,拼了命也够不着。

    过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永别,从今天起,做一个快乐的人。放下不属于自己的,留下真正重要的;好好珍惜身边的人,更好好爱自己。

    愿你接下来的每一天,不为往事扰,余生多欢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daochun:烦恼是自找的,快乐也是。
      • 梧桐漫语:过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永别,从今天起,做一个快乐的人。放下不属于自己的,留下真正重要的;好好珍惜身边的人,更好好爱自己。

      本文标题:【原创】人到中年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zx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