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散文随笔散文
【笔记输出】舒明月写作课 十三课 阅读和写作中的认知规律

【笔记输出】舒明月写作课 十三课 阅读和写作中的认知规律

作者: 小湘_8979 | 来源:发表于2019-04-30 23:00 被阅读29次

复习之前的课已提及的认知规律:

1  帮助读者节省脑力,用画面感代替抽象的概念。

2  大脑对新鲜感是有特殊反应的。

3  句与句的连接要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规律

一   适宜的文章浓度

写文章不能淡,不能全部灌水。但同样,也不能太浓,对大众的阅读认知能力要有一个预期。

如能品味鲁迅的文字的人,既要有一定审美高度,又要有一定的阅读经验,这部分人是极少的。大众中等水平认知的人是最多的,我们的文章要向纺锤体的中间靠拢。

在规划自己写作的时候要考虑两点:

1 不要刻意的给读者设置障碍,不要故弄玄虚。

2 要懂得变通,要懂得调和。

文章的敏锐度可以不用降,品味也可以不用降,价值观也不用扭曲,但选材和话题方面可以偏俗一点或追一些热点。

二  几个技能点:

1  短句、空行和分段。

短句:很多人已经丧失了大段大段的阅读能力,长句可以用来调节节奏感、或者承受澎湃的激情。但是行文中要尽量考虑到短句的比重。

空行&分段:看字烧脑,要记得空格,给大家大脑留休息的空间。

插图:稀释自己的文章,插图是很好的一种手段。(要记得找一些优秀的图文素材)

2  神奇的数字3

调研《大师们的写作课》的忠粉,反馈【造语篇】印象深刻,其举了3个例子。

举例举三、平行的东西最好写3个。

这个是已经研究出来的一个写作规律。《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也有相关论述。

再比如:三大白骨精、唐僧跟三个道士斗法,诗经里有很多的三句式排比等。

3 反复、呼应和总结

反复:通过行文中对相同元素在次、三次的提及,来提升读者的注意力,给读者加强印象,帮助他们记忆。

其实就是帮助读者抓重点。很多读者阅读能力不是很强,写作当中的得意点,闪光之处,是get不到的。

呼应:隔了一段距离的反复。

抒情散文,隔一段就有对话式、抒情式、预言式、自我诘问式、总结性等句子。就好像在行文中编入了一条金线,金线的现后隐再现,构成特殊的魅力。

比如简嫃的《渔父》中隔一段时间就会呼唤父亲一次,直接对话。

总结:帮读者回顾一下内容,标注一下重点。

大家一定不要拘谨,所有的文字符号、形式都要拿来为我所用,体现出自己的想要达到的效果。

三 讲故事的重要性

人类对于故事的痴迷,是有进化论的依据的,下面是神经系统科学家的一段总结文字,

人们面临过如何使这些智慧的结晶能够为人理解,便于传输,具有全岛性,可实施性——简而言之就是如何灵气凸显出来——的问题,并且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讲故事即为解决之道——它使大脑的工作,进行的自然而隐秘.......所以毫不奇怪故事会渗透进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讲故事跟人的潜意识认知是一致的,把所有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剔除,把最重要的凸显出来。

故事提供了一份将来我们也有可能面临的难题目录。所以狗血的故事受欢迎,因为大多面临的都是重大问题。同时这里也解释了为什么类型小说大火。因为每一个类型小说都对应了人类生存繁衍的重大问题,也就是另其凸显出来

当一个故事达到了你大脑里的标准,相对真实,够悲惨,或触到你的某个点,你就会沉浸下来、放松下来。文学的沉浸感,由两种方式达到,一是文字形式上的美感,二是靠故事代入的功能。

你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中的人物上,痴迷于故事,是生理上的设置,无法抗拒的。这就不难解释,即使是理论作品,写成故事的样子,就会更让人接受。

比如,加上你是怎么想到的?怎么受到启发的?怎么遇到困难的?如何应用的?用上这个理论如何势如破竹的效果?

仅用逻辑和抽象的概念,是打不过故事的。这个不能强求读者,强求也毫无意义!


声明:我这的笔记输出只涵盖部分要点内容,为了自己能更好的消化知识点,也希望能给各位朋友些许启发,相对正课而言相差甚远。老师的课不是快销写作课,知识点讲的很透彻,很实用,是真的能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技巧的,而不是只靠起标题。

对课程感兴趣的,请点击链接:舒明月视频写作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输出】舒明月写作课 十三课 阅读和写作中的认知规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bb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