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兼河海运输三便,“三会海口”名于史册。燕王朱棣在此渡河南下争夺皇位,成为皇帝后,将此地命名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囗之意”),又开始建城筑卫,故又称天津卫。从此因“一京二津三通州”的口头禅而闻名天下。
对于京畿之要冲,首都之门户,华北东北华东之咽喉的天津,南来北往的人,对于这座城市想忽略亦不可能。对于天津,从青少年起我就铭记于心。因为人们生活日常用品绕不开天津。天津产的“飞鸽”,“红旗”牌自行车,在60,70年代与上海的永久,凤凰,南北称雄,同傲中国。1955年天津诞生了“中国第一只手表“天津”牌,更让天津的大名响彻南北。当时年轻人结婚时能拥有一辆飞鸽而沾沾自喜,实在不行,退而求其次,有一辆红旗牌也勉强接受。到了八十年初,我的一个学生家长是县供销社副主任,托她买辆飞鸽牌自行车,说太紧张,家里有一辆没有怎么骑过的红旗牌的行不,虽怏怏不乐,但也勉强答应,想不到骑到村里,乡邻还夸我有本事。
70,80年代,文化生活单调,就有“饭口一支烟,快活赛神仙”的俚语。我当兵时,天寒地冻,训练休息时,战友们互敬天津产的“海河”牌香烟,称“暖和暖和”;支农干活累了歇一会时,互敬一支“海河”叫“解解乏”。80年代初,过年时在烟酒公司工作的家长,向我道歉说弄不到天津产的“大前门”,“桓大”牌的,问“墨菊”(天津产)行不行,自知面子不太大,但也知“墨菊”在柜台上根本见不到,也就坦然接受。在村里给亲友发一支,想不到也倍有面子。
至于天津名吃“狗不理”包子,响当当的中华老字号,世界闻名的中华美食,据说鲜而不腻,清香适口。人们可能不知上海南翔小笼(包),不可能不知天津狗不理。啊,“狗子卖包子,不理人”,雅号“德聚号”好闻被渐忘,“狗不理”绰号难听却愈响,多少次让我垂涎欲滴,却恨无缘品尝。
可见天津这个城市对我来讲如雷灌耳了。但很遗憾,尽管我当兵时探家,出差多次经过天津,却一步也没有踏上她的土地。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我多次从家乡到北京,从上海到北京,多少次列车在天津站暂停,深情地望着月台上醒目的“天津站”那大大的三个大字,黄绿蓝三种地标颜色,神奇而煊耀,多少次冲动,下去吧,但又因时间不长或疲惫而搁浅。
此时不知怎么神使鬼差,想起了《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的一句台词“联络图,我为你朝思暮想”,莫非对天津城,“自家空恁添清瘦”?啊,天津,我有缘拜谒这座陌生又熟悉,神奇而超凡的城市吗?
2023年4月22号于北京南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