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王园禄是因为无知,当地官员不作为,致使敦煌文物大量流失散轶。
那么,卢芹斋就是一个专家级别的文物教父或者说文物大盗或者说是国际文物贩子。
那么,他是怎么变成一个“文物大盗”?他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追根溯源,得回到他的故乡。
1880年,他出生在浙江湖州的一个叫卢家兜的地方。小地方,不出名。地图上不一定能找到。
和他同一年出生的名人,还有弘一法师,美国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等。
这样一对比,就更能理解他生活的时代。
卢芹斋出生在农民家庭,很小的时候,父母就都去世了。
他只好跟随着远方堂叔卢梅春生活。
大约十几岁的时候,到南浔一个豪门贵族张家里当“大厨”。
到现在,人们提起山清水秀的浙江南浔古镇,民国奇人张静江都是最骄傲的名片。
这个张家,是当地土豪,也是丝绸巨贾,富得流油。而,张静江就是这户人家的二公子。
卢芹斋因为脚勤手快,又有眼色。很快,他成了二公子张静江的贴身“仆人”。
从一个孤儿到进入豪门,是卢芹斋命运的第一次转折。
1902年,25岁的张静江任一等参赞,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国。
张静江远去法国,需要人陪同。左挑右选,22岁的卢芹斋成了不二人选。
跨出国门,走向更大的世界,对卢芹斋来说,是命运的第二次巨大转折。
踏上法国土地的那一刻,或许,卢芹斋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巴黎巨富。
外面的繁华世界,使得卢芹斋大开眼界。
可,要在那样的陌生国度立足,就必须有“硬实力”。要靠本事吃饭。
他自小就没有怎么读书,更别提什么外语。
可是,卢芹斋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极其善于学习,不懂就学,不会就问。
最后,不但,娴熟地掌握英法两门外语,还成了顶级文物专家。
1905年,卢芹斋还参加过在比利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即便现在,一个农村的孩子出国的机会,都少之又少。何况行走多个国家?机遇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
后,张静江回国发展,成了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那四大元老都是谁呢?
翻翻历史,可以看到,这四个人的名字都如雷贯耳。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以及张静江。
可以看出来,张静江是卢芹斋生命中真正的贵人。
张静江回国,28岁的卢芹斋则留在了法国。
这个时候,他在法国已经待了六年,像一株生命力顽强的野生植物,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一片新的国土。
1908年,他自立门户,成立了来远公司,专门贩卖(盗卖)古董。
为了“包装”他的新身份,他改名卢芹斋。之前。他叫卢焕文。
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震惊了文博界,也震惊了欧洲。
随着各国探险家的陆续“巧取豪夺”,很多宝贵文物流失海外。
另外,随着国内形式变化,清廷宣布退位。宫廷里,很多古玩宝贝也都渐次流出。
卢芹斋正是在这个档口,大肆购入大量文物,低进高出,赚得盆满钵满。
而,那个来敦煌“征服”王园禄的臭名昭著的法国探险家伯希和,还是卢芹斋朋友。
据说,那个时候,一只宋代的小白瓷碗,从山西1.5美元购得,经转手,可以卖1万美元。
几乎是暴利,也可以说一本万利。就这样,卢芹斋很快就成了巴黎“新贵”。
1910年,他和一个法国女子玛丽*罗斯结婚。育有四个女儿。
1911年,他又成立了卢吴公司。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私人古董出口公司。

1920年,在卢芹斋人生最辉煌时刻,他在巴黎蒙梭建立了一座有东方建筑风格的红楼,史称“彤楼”。
此楼,现在已经成了巴黎街头一景。

下面来说说,他一生最让人诟病的地方,也是这件“文物公案”,让他臭名远扬,永远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
“昭陵六骏”大家都知道,是大型六块浮雕石刻。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咱国家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
可,这中间的两骏,“飒露紫”和“拳毛騧”,经卢芹斋之手,辗转盗卖给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剩余四块,现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连这价值连城的国宝,都敢盗卖。其他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文物,就不用说了,也无法统计。
据说,现在去参观外国各种博物馆,那里的古玩珍宝很多都是卢芹斋经手。
我曾经看过一组数据,是中国文物学会统计的,显示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共有1000万件。这样的数字,让人怵目惊心。
而,经过这个国际文物贩子卢芹斋之手的有多少,可能无法统计。
他也因此,累计了巨额财富,以致他死后,妻女反目,都是为了争夺财产。
第一次听他的故事,我很震惊,一个贫穷的孤儿,能达到这个人生高度,也很了不起。
只是,他的所作所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为人所不齿。
不过,世界复杂程度,超过我们后人的想象。
在那个特殊年代,卢芹斋用他所赚来的钱,还资助过辛亥革命,资助过中国留学生,也资助过抗日战争。
因此,这个人有奇怪的两面性,在历史上颇富争议。在西方人眼中,他是“中国文化使者”。在国人眼里,他是“卖国贼”。
所以,卢芹斋是一个极端复杂的人。像守护莫高窟的王园禄一样。
当然,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我们现在的人,怀着悲悯的心,回看这些历史人物时,心情也十分复杂,各种情绪,像酸甜苦辣咸,搅拌在一起了一样。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谁在收藏中国》一书。
详细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期间,西方收藏家千方百计“搜刮”中国艺术品的真相或者说“黑幕”。
这中间绕不过去古董商卢芹斋。
法国汉学家罗拉曾写过《卢芹斋传》。罗拉走访了诸多卢氏后人,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生动还原了卢芹斋风云跌宕的一生。
对文物感兴趣,可,找来看看。
(完)
(写此文过程中,部分数据参考《卢芹斋传》和《谁在收藏中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