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为什么演的逼真

作者: 丘八史记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10:36 被阅读424次

    文革前老电影中很少出现细节上的错误。不是说绝对没有,但很少有。我想这就一个原因——敬业。

    老艺人敬业到什么程度呢?说起来让今天的影视编导演员们无法想象。比如拍《渡江侦察记》时,全体演员是真的到了朝鲜前线的侦察兵分队中一起生活了小半年后才开拍的,所以尽管孙道临等并不是当兵的出身,但这几个月中,侦察兵们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怎么穿衣怎么走路,枪怎么背伏击怎么打,如何接敌如何破障等等是全部体验到了的。比如拍《小兵张嘎》,主要演员是先到白洋淀生活了半年才开始说戏的。所以虽然男主角安吉斯从小生长于高级干部家庭,但当其母乌兰到外景地看他时,满脚泥浆浑身野气的他已经与当地的农村孩子全没有两样,弄的她竟然无法相信这就是她的儿子了。比如拍《地雷战》,全体演职员是先到胶东农村当农民半年后才说戏的。这半年里,什么也不做,就只是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目的就一个,使其象个农民。而今天呢,有哪个戏子肯到农家土炕上睡上一晚吗?有哪个戏子肯到连队士兵的房间睡上一晚吗?

    拍《南岛风云》时,因为女主角上官云珠出道后就一直在大城市演太太小姐一类的贵妇,从外型到气质都与海南山区的女游击队员相差太远,怎么办?好办,先当农民再当兵,最后再说戏。于是她就真的深入海南农村生活了半年,待到皮肤晒黑了晒粗了,手脚上长出老茧了,和农民睡在一起不嫌农民脏了,和农民吃在一起不嫌农民不卫生了,以至于把个娇滴滴的上官云珠给弄得和农民站在一起都不容易区别出来了,然后才又开始为期几个月的军事生活的体验。这体验可不是角色中有什么戏才体验什么内容,而是从里到外的体验,摸爬滚打,吃喝拉撒,直到从军事动作到军人气质全部养成,这才进入到第三步,说戏,体会角色。

    还有一个故事,是说老演员舒适的。解放初有一部影片《鸡毛信》,舒适在片中饰演海娃爸爸,一个太行山区的民兵队长。舒适自幼生长于江南军阀兼财阀家庭(其父即留日士官一期的舒厚德,辛亥革命时即已任到浙军旅长,后由军界转入财政),后又长期活跃于大上海,对于北方农村是完全陌生的,但为了演好这一角色,舒适换下皮鞋穿上布鞋,到了一个最典型的太行山村中,一住就是三个多月。期间,农民吃什么他吃什么,农民睡什么他睡什么,民兵干什么他干什么,直到把一个太行山区民兵的一言一行全部吃透,直到将自己全部溶入到角色中怎么看怎么都象农民了,这才开始拍戏。后来大家都知道,舒适饰演的海娃爸爸这一角色,在片中露面不过三五分钟,台词不过三五句,是个地地道道的配角而已。

    为了一部戏,甚至为了几分钟的戏,竟然用几个月、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体验,这在今天看来,是太不值得了,但老艺人们却愿意这样做,怎不让人肃然起敬?

    现在的戏子,哪怕就是演一个媒黑子的老婆,也要涂脂抹粉描眉画凤不可,哪怕就是演一个土八路,也要撒娇卖乖嗲声嗲气不可,在她们看来,在导演们看来,这就叫美,至于影视基调的和谐美,他们是可以不管的,甚至他们大概就不懂。

    我曾经接待过一个剧组,开始时导演说是要演员们来我部体验军旅生活,并要我帮忙制定一个为期半个月的体验计划,尽管我认为要体会一名军人的生活半个月实在太少,但人家要赶档期,也还就傻冒地认真拟制了一份半个月的体验计划,可后来实际落实情况如何呢?我说了您肯定不信,这期间(当然并不真的是半个月,而只有不到一周)除了请我们喝了几次酒,去了几次夜总会以外,他们不曾有过一次卧倒(人家嫌地上脏),不曾翻越过一次障碍,不曾打过一次背包,不曾分解结合过一次步枪手枪。说穿了吧,除了让我们帮忙装好子弹乒乒乓乓手打了一阵子枪以外,与军旅有关的生活丝毫不曾体验。后来电视剧拍成后,毫无意外的,和所有军旅题材的影视一样——垃圾。

    那些年剧组不讲经济效益,演员就是拿工资,一部电影拍三个月五个月或拍三年五年对所有人的收入都不会有丝毫影响,但艺术质量差了却有很大影响,因而一部百八十分钟的电影,光是剧本、分镜头剧本可能就要讨论好几年。比如现代京剧《节振国》,那个剧本是怎样的一个千锤百炼呀!写好后反复征求意见,根据意见修改,改好后再征求意见,再改,改的差不多了才开始试演,演出后请专家提意见,请当年的老矿工、老八路提意见,根据意见再修改。一句台词、一个台步、一个眼神,都不知审多少遍,用吹毛求庛来形容是丝毫不为过的,所以你说它怎么能不流芳百世成为唐山京剧团永远的骄傲?

    有人在回忆老的反派演员安振江时,说他在《粮食》一片中饰演汉奸四秃子时,曾写过五万多字的角色解析,翻阅过数十万字的档案与回忆材料,把当年一个小汉奸的心理与行为从里到外琢磨个透,穿什么衣服鞋袜,用什么碗筷都力求与当时的农村土财主一致,连上炕的动作、连什么时机该表现怎么样的眼神,翻白眼翻几秒钟、翻到什么样的角度都详细地写到对角色的认识中去。剧本的研究也是不厌其烦不厌其细,比如什么时候什么人叫他“四爷”,什么时候什么人叫他“四和尚”,什么时候什么人叫他“四秃子”都反复地的研究,以达到与剧情的和谐。可今天呢,就象赵子岳生前感慨的那样:以前给我一个角色至少要研究半年,从里到外地体会角色的感觉,然后才开拍,可现在给我一个角色连半天的时间也不给,只是摧着我按照剧本上的台词说完就得,演了半天我都不知道这个角色与剧中其他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敬业精神既然不同,其所塑造的角色之生命力,自然不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一学呀:现在没有敬业的演员了,只有“敬业”的明星。只要长的帅、长的美就可以演戏了。现在的演员不是演员,只是戏子。他们在迎合观众,但他们从未了解过观众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现在的好多电视剧、电影只是为了钱。把观众当猴耍。跟我表叔说的一样:奸人演来愚人看。观众其实是没有办法选了(全是不合格的产品)只能凑合着看。
      • 钱塘澎湃:现在的所谓军旅/抗战题材的影视剧,绝大部分是打着军旅/抗战幌子的言情剧或者青春偶像剧,很少有不是垃圾的
      • 一叶随风_c94d:说的太对了,在眼下的军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盛产的大量垃圾剧让人们无戏可看,只好回头去看老电影。应该说现在的编导演员们一切向钱看,胡编乱造,瞎编乱造已成风气,连起码的职业操守都没有了。
        丘八史记:谢谢老哥!
      • 1f9e5978b3a7:太对了

      本文标题:老电影为什么演的逼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df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