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朋友泛滥的时代里,似乎一桌饭局下来后彼此之间就可以称之为“朋友”。但在我的词典里,朋友是很精确的定义,而不是这样泛泛之交。
自初中之后,大概是初中后半部分了,朋友的定义就开始在价值观里生成。初中的时候,我有两个朋友。一个是从初三和我逃回家一起跑到初二的H,一个是碰巧的一样从初三逃来初二的P。要说H,是我初一开始认定了的玩伴,一路八九分的近,直到同来初二才开始十分的近。而P,初来初二的时候我们之间并没有那么自然,只是因为过去两年半都是同班,而今又都在他班当老油条,有种同命相怜的情愫。于是仨人结伴,后来“日久生情”,再后面,直接和P成了同桌。我们仨一起吃饭,一起洗澡,一起洗衣服,一起洗碗,一起WC,一起爬山,一起午休,一起下晚自习后坚持练仰卧起坐(为着毕业体育考试),一起自习……三个人就像绑在一条裤腰带上似的。我们无话不说,尤其和H,一路走来,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秘密,但并不会因此而影响P在我们心中的分量,她俩于我而言,一样重要,后面我们高中去了三所不同的学校,再后面三个人纷纷于不同的时间段踏上社会,但是我们之间的友谊,始终都在,这也是我有生以来最久的友谊——十三年的友谊。这一年里,因她俩纷纷结婚生子距离似有远去且先不说。总之那些相依相伴的日子里,没有尴尬,没有防备,没有隔阂,没有妒忌……没有一切令人不舒服的因子存在,真的可以是情同姐妹。这就是我最初对朋友的定义——相处时要舒服。
后来高中一直在换班,几乎都是半年一个班,唯独只有一个班呆了一年半,虽也有几个相处的好的,但都不是后来的朋友。唯独一个,还是去学校宿舍短住一个暑假结识的,我们并不同班,但那些日子里如影随形,之间宝贵的友谊也一直延续到她大学毕业后。在她那里,我们相处的不仅舒服,我还懂得了公开解释、坦言道歉,这是她教会我的——朋友之间有不快有误会一定要说出来,达成共识,然后和解。
现在看来,我们不能不说每个人来到你的生命里真的是有定数的,她们给你带来温暖,陪你一起走过青春岁月,然后在人生的某一个节点,又慢慢远去。
大学后,由南北上,我本是一个不善言语,羞于表达,怯于社交的人。而北方的人大都性子直爽,所以我更是把自己裹的严实,虽则同进同出,同吃同住,也曾多次被感动,但却未能让我开启心门(其实也曾有一个)。那时候背井离乡的情绪深重,加上不少的老乡着实的好,所以在初去大学的时候,老乡给了我心灵最大的安慰。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半年里,我和F慢慢越来越近(心灵的些许近)。其实那个时候比F更近的还有L和Y,我们仨大学三年每次谁过生日都是一起吃饭互赠礼物的。虽则如此,也多是感动和感恩,于是珍惜着,但的确也没有拒之门外,直到他俩先毕业,也许是我的脚步比他们慢,也许其他的什么,我们便慢慢疏于联系。大学五年,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当时环境的窒息,也许是F也认定我这个朋友?我们隔壁班,宿舍也是隔壁的隔壁的斜对门,我们一个学期也见不着几次,唯有我感情上痛苦的时候才突然抱着枕头给她来个袭击,而她,每次都给我开门,听我诉说。也特奇怪,我原是一个极怕生的人,更别说和一个认识不久或者聊的不多的人这么亲近。我的宿舍以及我后来工作后的住处都是不轻易带她人进去的,除非她被认定为朋友,因为不然带她进去我会不舒服,会不自在。有事的时候我们见面,没事儿的时候我们各跟各的伴。以前我和朋友都是形影不离的,如果她有比我更亲近的朋友我会暗自难受,可是在她这里我不会,反而是竭力的对她的朋友热情甚至可以当朋友,并把她带进我珍惜的朋友圈。其实后来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有事的时候我愿意找她,因为虽然我们性格不同,她豪爽大大咧咧,我内向拘束,她性子急,我性子慢;但我们的价值观是一样的,我们不阿谀奉承,不攀附权势,我们讲求心灵契合,不依附物质、利益。大二大三大四……,越到后面我们的友谊愈发厚实,她也是很有爱的能力的人,虽然我们一起的日子很少,甚至后面两年她南下见习、实习,我仍留北方,但她却总能给到我想要的帮助和意外的感动。反而是我,除了向她敞开了心扉默默地珍惜她,好像并没有给到她多少心灵或者外在的支撑。
如今,要问我朋友是什么,我想我会说,朋友是志同道合的平等的两个人互相珍惜互相支撑互相进步情同手足。其实友谊和爱情是一样的,除了互相吸引(这吸引是价值观和人格魅力的吸引)还要有努力经营。我只愿,我所珍惜的,永远都在,不管天涯海角,它就是永远都在那,你只要吱个声,发个消息,它就会款款而来,陪你仗剑天涯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