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作者: 心上的锁 | 来源:发表于2022-04-01 14:01 被阅读0次

    在蒲松龄的笔下,参加科举考试的书生情状十分窘迫。他连用了七个比喻,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了考生在不同阶段的精神面貌,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异史氏曰:“秀才入闱,有七似焉:
        初入时,白足(光脚)提篮,似丐。”
        “唱名(点名)时,官呵隶骂,似囚。”
        “其归号舍(考生的小屋)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
        “其出场(退场)也,神情惝怳(读‘厂谎’,迷糊),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
        “迨(读‘代’,等到)望报(等待喜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读‘执’,捆绑)之猱(读‘挠’,猿猴)。”
        “忽然而飞骑传人(报信),报条(喜报)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读‘沓然’,冷漠)若死,则似饵毒(服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
        “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阅卷官)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书本)而尽炬(烧)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八股文套话)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
        “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孵卵)矣。”
        “如此情况,当局者(当事人)痛哭欲死;而自旁观者视之,其可笑孰甚焉。”

    聊斋志异对我来说是十分晦涩的作品,还得感谢“红庙老王”,他给聊斋里面的每句话都加上了精确的注释,并且补充出了省略的句子成分。这样就把本来属于少数精英才能读懂的文学经典,变成了可供大众欣赏的通俗作品。在广大读者和深奥晦涩的古代典籍之间架起了一座宽阔的桥梁。在深深地为其中精彩的故事所陶醉的同时,油然而生一股对编者的感激与敬佩之情。假如不是他做了这么多注释和点评的工作,聊斋对我来说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天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斋志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ja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