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儒吉说:如果有人当面指责你,不要相信这件事。只要明白他们是在拿掉你的恶业,并随它去。假如你是上师亲近的一个弟子,你将会面带微笑去承受全世界的指责。
能理解这句话,但用于实践中并不容易。对指责的抗拒的反应来自于0到6岁和父母相处的方式。在否定,溺爱,批评的教育环境下,抗拒之心格外的强烈。只有通过不断觉知练习,才能觉知到抗拒,从而化解。这是心理学里情绪诱因。
从修行的角度来说这是业力的累积,业力是个中性词。萨古鲁说:业力的字面意思就是行动。行动分为三种,身体上的行动,思想上的行动以及能量上的行动。你用身体,头脑或能量采取的行动,都会在系统中留下残余。这种残余会形成自己的模式,然后一直伴随。
这也是情绪,性格,习惯的很难改变的原因。可以把情绪的诱因称谓业力的一部分。当被无意识的写入身体,就会变成你的反应模式。
而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并不是把这些记忆清理,而是对当下反应的改变,如果能觉知这个反应,那么就会变成新的业力,代替过去的。然后重新写入身体。变成一种新的反应模式。
这需要不间断的练习,待在原来的舒适区里无法改变。当日常的行为都处于被动的状态,顺应各种欲望,那么所有的反应都是无意识的。那么抗拒也是无意识的,抗拒产生的时候,也是情绪出来的时候。
当能觉察到你的行为的时候,才会觉察到抗拒,然后选择你的回应方式。行为如何觉察?不去顺应身体的惰性,口腹之欲。知道什么该做而去做,不该做而不去做。比如对手机使用的控制,对甜食的控制。
当有了行为上的觉察,在思想上就有了觉察。你能感受到情绪的变化,你看着它,它就不会掌控你,然后就会止息。不断的练习就会形成新的业力。变成潜意识的一部分。
这也是生命中会出现同样模式的原因,不仅仅在一代人重复,如果没有觉知的练习,会在一个家族中显现。我们可以思考,对于家庭教育,如果不学习的话。你的教育模式从哪里而来。源于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源于他们的父母。这就形成了延续。在一代代人身上重复。
很多人把性格归于天生,归于个性。其实都是无意识收集信息的积累。只有去看它,去觉知它,才会让这些信息松动,不再产生影响。
我们说法的方式,语气,走路,坐姿都受过去的影响。当把所有的行为变得有意识,这一切都会改变。你意识到要用爱的语言表达一切,那么语气,内容就会发生变化。
走路时也会有意识的觉知,如果每天有一分钟的练习,也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改变。我们常常谈论自由,有抗拒就不会有自由。外在的一切都在影响你。自由来自有意识的行动,有意识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