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是斯坦福大学卡萝尔·德韦克教授在2006年提出,在2017年12月被授予教育界的诺贝尔奖——“一丹奖”,以此彰显出它对教育的巨大意义。成长型思维被誉为最近几十年教育界最重大、最值得推广的科研成果。
01
成长型思维,简单来说,就是相信才智与能力等东西是可以改变的。
和成长型思维相对应的是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相信智力、性格、能力和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难以改变,因此他们几乎一成不变,而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避免失败。
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两种思维模式,在处理人生的各种事情时,选择哪种思维模式,会对人生产生巨大的不同。
所有人生命之初都是成长型思维,小孩子都有满脑子的问题,缠着父母不停地发问。
随着年岁渐长,当能够评价自我之后大部分人会害怕自己不够聪明,变得惧怕挑战、回避挑战、逃避风险、避免失败,于是固定型思维开始占据上风,并成为主要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并非“空对空“,它是有科学基础的。
神经科学家迈克尔·梅策尼希和他的团队,借助最新科技绘制出猴子的脑图后,就把它扔到一旁,继续做其他方面的工作。当他们重新回到“脑图”的研究时,发现猴子的大脑网络发生了变化,深入研究后诞生了广为人知的“神经可塑性”研究。
如今,我们知道了——
大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具有可塑性,可以延展;如同肌肉一样,可以成长;越用越活,不用就废。
02
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
首先,成长是很私人的事情,差异化是必然的,不要跟随别人的脚步,需要设计自己的成长之路,定下自己的人生大目标。
其次,将大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
这里有三点要说:
第一点,阶段目标依照SMART原则(如果不了解这个原则,上网搜一下就好)制定。阶段目标要有点挑战,需要踮踮脚尖才能够得着,让每一次达成阶段目标都有所进步,这是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核心。不能设定太低的目标,应避免一次次的轻易成功,否则会形成固定型思维,倾向于相信自己很聪明,不需要什么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第二点,阶段目标可以分为表现型目标和学习型目标。前者强调要展示什么,比如,我要在年终评估时拿到A;后者要学习什么,比如,我要学会英语。两种目标都能让人取得不错的绩效,但学习型目标更能取得更为久远的成就,达到更高的成就。
第三点,在成长型思维中,成长才是目标,并不是要求一开始就做好做对。承认困难,做好失败的计划。工作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开始的:开头也许并不怎么样,但越做越好。日臻完美。
最后,专注地练习、辛勤的工作和努力。
需要不断练习一万小时,享受其中,努力而灵活的工作,从而让大脑成长和发展。
让工作变得快乐,快乐推动成功,而不是相反。
一定会犯错。研究发现,犯错更能显著促进大脑的成长。错误是用来学习的机会,犯错和失败对于成长至关重要。
使犯错正常化、把错误当作学习的机会、走出挫折。
想办法获得过程的反馈,而无需看重事后表扬。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最重要的是理解某件事情。努力改善的也是过程,过程控制好了,结果通常不会差。
卡萝尔·德韦克说,一个人的真正潜力是未知的,是不可知的。多年的热情、辛劳和训练会带来什么成就是根本无法预测的。
03
成长型思维坚信智力、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不断提高,将失败视为成长和改变的机会,从错误中学习,在挑战中成长,具有学习和成长的无限潜力。
它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你遭受挫折能走出来的方式,当你明白只要自己能做,你就有能力去做的时候,那些可贵的品质,比如坚韧、毅力、自律等,就会展现出来。
它不只是一种学习思维,它在人生的各个方面如态度、情绪、健康、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方面,都能起到决定性的提高作用。
人生是一个无限循环,通往成长型思维的道路是一段没有终点的旅程,让你不断地反思你的成长,变得越来越优秀——让人变得优秀,这比生来优秀要更好。
因此,我可以说,成长型思维是取得人生成功的关键性思维。
后记
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他经常回避自己的才智,经历失败,当作学习的机会,汲取有益的营养。他说,失败是进步过程中的成功;从未犯过错误的人,从未尝试过任何新鲜事物。一遍又一遍地做着相同的事情,并期望会有不同的结果。
JK·罗琳说,失败意味着要剥离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我开始停止自欺欺人,我就是我,其他什么都不是,我开始把我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这件对我来说唯一重要的工作中。
失败是有价值的,爱迪生经历了一万多次的失败,才能发明出电灯,还记得他的名言吗——
我发现了一万种不起作用的方法。
我没有失败。一次都没有。
声明: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量前十的原创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