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视马克漫画电竞·游戏
没想到,一款恐怖游戏让我泪流满面

没想到,一款恐怖游戏让我泪流满面

作者: 网易王三三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22:44 被阅读69次

又到每周六的「三三马克 Sansan's Mark」栏目。给新朋友们简单介绍下,这个栏目定位如其名 —— 为周末生活提供姿势,不管看不看,先马了再说。

关于周末干什么,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可以失格,但别失逼格。”我们会为大家推荐私藏的书影音番剧游戏,希望你们喜欢。

周末愉快!

我是不太愿意说《 BANANA FISH(又名战栗杀机)》是一部基番的,也不会把同性元素视作第一推荐理由。因为在我看来,作品本身的优秀程度已经远远超越了人设。

比起某些作品所有元素服务于 BL 情节,除了恋爱不谈其他内涵,《BANANA FISH》更像是一部剧情过硬的黑帮片,主角之间的羁绊反而并不是最深层的主题。

当然,我个人非常赞同双主角之间存在 soulmate 的感情,而那几乎可以说是爱情,原作番外也明说了是“在爱人之上”。

抛开这些不谈,这部番的主题,我想,讲的应该是人性,人性的自我挣扎,和所谓的救赎,还有最终大家都逃不开的毁灭。

让我在尽量不剧透的前提下讲讲这个故事。

首先来认识下两位主角,亚修·林克斯和小天使奥村英二。一个是纽约街头黑帮头领,一个是作为摄影师助手来黑帮取材的日本学生。

自古黑金出CP,前有提督和莱皇,这对也逃不过这个规律。

而故事的推演方式,就是作为线索人物的英二,随着剧中事件的发生不断了解亚修背后的秘密。

通过这个逻辑,穿起了真正意义上的美国黑帮生态。你会看到基于真实世界所创作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可能也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原样发生过一遍。

里面的黑帮火拼,儿童性虐,毒品交易,还有藏在所有不公正阴影里的罪恶锁链……读者在观赏过程中体会到的对人物的共情,都是真实的。

相比大部分番剧是服务于商业化的目的——无论那是乙女向的爱情幻想满足,还是宅向漫画致力于抚平受众的寂寞——吉田秋生显然对自己的作品有所寄托。

不用查证也能看出,她在创作香蕉鱼之前必定深入了解过真实的黑帮生态,她拿了那些现实里的素材作为积木,拼凑了一个小小的微型的世界,把暴力和鲜血用玻璃橱窗安全地隔开,然后放给我们看。

出于她的同情,她还给了人物以微小的希望和清凉的救赎,然后在我们眼前一点点夺走。以此来告诉我们,人性是多么污浊不堪,却又能在地狱里托起一轮明月。

温柔是何等珍贵又脆弱的东西,但还能无数次地令我们保留唯一的天真。而我们深知,现实里陷于黑帮泥沼里的人,也许并没有机会看到天空里垂下一条像英二这样的蜘蛛丝。

《返校 Detention》是由台湾的赤烛工作室于2017年发布的一款恐怖向游戏,背景设定在1960年代白色恐怖时期偏远山区的高中校园,同时结合了大量台湾民间文化,如城隍庙、城隍爷、黑白无常、魑魅魍魉,民俗的脚尾饭、掷筊、神龛、符咒等因素,光是画面就让人瘆得慌。

剧情讲述位于偏远山区的一座名为翠华中学的高中校园里,高中生魏仲廷、方芮欣因台风被困在学校中,两人要想办法逃出学校。

之后,魏仲廷却突然吊死在天花板上,于是玩家操控方芮欣四处探索,发现学校的各种事物与场景,都有着不为人知、深埋已久的背景故事。

在剧情上这款游戏有两大卖点,一个是白色恐怖时期的高压环境。

在游戏中处处可见的国家民族主义标语,教官至高无上的威严,对所谓“禁书”“禁曲”的管制,都能让人感受到那个年代极度受压迫的氛围。

另外一支主线剧情则是女主方芮欣的个人经历。

随着游戏中的一个个谜题被解开,我们会发现方芮欣是一个崇尚独立,渴求自由的女生,而这种性格在那个年代注定了她无法融入周遭的环境,加上家庭的变故与情感的受挫,女主的性格渐渐扭曲,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悲剧。

故事的设定其实就是女主的自我救赎,如果玩家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女主会再次陷入轮回。

游戏包含序章和四个章节。第一章和第二章中会有比较多的高能画面,加上制作组很会用音效,所以玩的时候被吓得不轻。而后面两章则更多地在挖掘女主的个人经历与心路历程。

等到女主喜欢的那个人出现后,故事更是走向了重虐向。所以即使前面两章你没有被吓哭,后面两章你也很有可能会被虐哭。

对于手边没有游戏机或者没胆子自己玩的朋友,推荐去看 B 站阿婆主@半支烟sama 的解说。

结束三小时的通关历程,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虚脱感,只能感慨一句:“人,不是生而自由的吗?”

今天想给大家安利的是一本漫画书,来自英国漫画家阿兰·摩尔的《守望者》。

《守望者》在1988年获得了雨果奖。我想科幻迷对于这个奖项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它被称为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

之前获得过此项奖项的,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刘慈欣的《三体》,还有郝景芳的《北京折叠》。

《守望者》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以漫画这种形式获得雨果奖的。

它虽然是漫画,但是作者在这里想要探讨的问题,是非常深刻和严肃的,甚至可以说,是远超一部分用文字表达的作品的。

这本漫画连载于1986年和1987年,作品本身的时空设定是20世纪40年代——80年代的美国。

也就是说漫画里外的两个世界是同一个时间,但是作者篡改了部分历史,创造了一个平行宇宙。

在《守望者》的设定中,美国很轻松地赢得了越南战争的胜利,揭发水门事件的记者被暗杀,尼克松坐稳总统宝座,大背景还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峙,核战争一触即发,整个美国社会是比较混乱和压抑的。

同时,作者在漫画中还假设超级英雄真的存在,并改变了美国历史。

量子超人曼哈顿博士,能够瞬移到火星,也能够预知未来,回到过去。

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他拥有的最值钱的能力,就是他能在一瞬间把一个国家摧毁成原子形态。在冷战时期,这种能力比核武器有用多了,所以美国政府就一直供着他。

故事在几位主角的视角上不断切换,作者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很多辅助性材料,以漫画中人物的口吻写回忆录、写新闻、写日记,处处都藏着彩蛋,可见作者是真的很用心地在建构一个世界。

所以我在看漫画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被带入这个世界。我觉得这种能力,太超前了,比 VR 还牛逼。

今天给大家安利一部老电影:《毕加索的奇异旅程》。这是一部1978年上映的瑞典老电影,是关于艺术家毕加索的荒诞传记片。

说是传记片,但电影几乎没有真的成分,反而像是一场处处埋梗的恶搞。

比如电影开头:画面中一个女人一脸痛苦躺在床上呻吟,让人觉得肯定是毕加索的诞生,但等父亲何塞掀开被子,却发现床上藏着个野男人。

这种荒诞的笑点贯穿了整片,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就是,电影中有大约十种语言,但除了瑞典语的叙述外,很多都在胡说八道,有的时候瑞典语也是乱讲,所以就相当于瑞典人看自己的电影也觉得在讲鸟语。

这部电影搞笑之余,还隐藏着一些有意思的隐喻和暗示。

片中一个场景是一战结束后的一天,希特勒和丘吉尔一起作画,导演用卓别林式的默片形式展现,没有让人觉得突兀,又隐喻了希特勒和丘吉尔二人之间的性格差异和领导方式,看懂的人自然会会心一笑。

这部电影处处在写毕加索,整部电影却连一幅毕加索真正的画也没有出现,甚至是很多细节都像在和真正的毕加索划清距离,把处处暗喻的真实隐藏在无厘头搞笑之下,但我想毕加索本人看到这部电影,也会很喜欢的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想到,一款恐怖游戏让我泪流满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pi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