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省时36计·第1.4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12月6日“崔律精时力之高效省时36计”系列第1.4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动手实践今日内容。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昨日回顾】
时间意识不够强,才意识不到因为杂乱浪费的时间和精力。
为什么会因日常工作、生活环境的杂乱这件事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一是没觉得有多严重,无时间成本意识。
二是想提高时间意识的应用意识比较局限。
比如100天训练营里对时间意识这个概念也做了些思考,也曾精细化的认知到时间意识的几个层次,比如时间单位小到5分钟的高效利用。但到实践中仍然不能灵活运用,思维局限。学习了正向应用就只会正向应用。比如从利用时间的角度,向5分钟时间都高效利用的目标努力。但反向应用,我因为杂乱浪费了多少时间我如何减少这样的浪费,就处于无意识的状态。
【今日课程】
第1部分:文档类工具
(一)文件夹的排序与命名(为知笔记为栗)
1)妙招:让文件夹目录更易看,省下想文件夹位置的几秒时间。方法:通过文件夹“分隔符”“+分隔符+”“-分隔符-“来三分目录,内/外/自用,主动分区。另外,某一类文件夹可以用统一颜色。
2)为什么停用为知笔记?以用来做什么为出发点选择使用或者停用。想想自己很多时候盲目去做,就是缺少做之前的有意识的思考(对策:如果还没有有意识思考的习惯,就列出至少一个问题到日清单酿出答案)
(二)文档类-Word标题
妙招:快速识别省时间之用颜色突出标题(黑色背景副标题)是为了一目了然,凸显主次等。
(三)文档类-Word目录
妙招3:首页目录展示核心观点。快速了解长篇幅内容,一目了然了解核心观点(用户思维)。
(四)文档类-其他工具
石墨与幕布:石墨:对外,可多人编辑;幕布:自用,结构化思考的过程,可折叠少占空间
妙招:搜藏石墨和幕布的网页方便直接进入
石墨目录操作:新建文件-标题格式下输入内容。
第2部分 微信
(一)微信的收藏功能
把常用的地址、重要信息等加标签收藏。
(二)微信置顶的妙用
1)常规置顶,经常用
2)临时置顶,表示临时待处理,以免遗忘和寻找费时。
(三)分类与昵称备注
昵称中备注 认识时间和所属群体
第3部分 高效todo
反思”我的日清单不太好“的几个原因:
1)态度层面: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带孩子,那些事就是推着都做了(事实上给孩子补铁的事总是忘记)。剩下自己的时间很有限,也就能做几件事,不列日清单好像也没什么影响(事实上每天都会惦记写作业、打卡,特别是最近孩子早教的打卡,无意识的占用大脑)。
2)方法层面:把列日清单这件事放到了最后,常常被挤没。(对策:把列日清单这件事 列入日清单并设置为每天循环)
3)环境层面:带孩子不方便总看手机,刷不了日清单也就发挥不到日清单的作用。(对策:把带孩子的常规事项用纸质方式写出来,贴到经常能看到的地方)
崔律再次强调:把一天里 所有时间的安排都列入日清单,哪怕事情很小,也需要列入日清单。即使成为习惯的小事,也会因为特殊的情况,如外出或工作忙忘了而错过。不自觉地又冒出消极想法,那样日清单会好长好长压力太大了。但积极来看这是我真实的一天,我用心带孩子,努力求成长,每天看日清单的时侯想想自己多厉害能做完这么多件事,这也是在刻意练习削弱畏难心理啊。
2.今日实践中的亮点:
实践事项:对有道云笔记的文件夹目录进行整理
实践过程:第一遍 照葫芦画瓢 参考崔律的分割符,编号等方式,没有找到有道云笔记分隔符文件夹的排序方法,-分隔符-和+分隔符+不能按想要的效果放到分割的位置。尝试换种方式,结合自己文件夹的情况和有道云笔记的设置,采用了二层文件夹的目录(上节课知识点)。文件夹条理清晰,以目了然。
可见结果:
1)这周的课程因为想到也是关于精时力的就都放到了100天训练营的文件夹,但那个文件夹里有100个文件,文件夹命名是以名字来命的,这节课的w文件名到里面的顺序并不是置顶的,所以找起来不方便,费时。经过整理,好找省时。
2)清理了无意识的文件夹,好久不用,用处不到没有明确目的和会花时间去做的文件夹。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1)第1部分 文档类工具 wiz笔记 那张ppt 文件夹的命名后面的括号(0/4)是系统自带的还是崔律自己命名特意标注的呢?是为了实现什么作用呢?
2)关于听课和实践以及打卡,虽然崔律每节课都尽量减了知识点,我实践起来还是挺慢的,比如今天晚上才写作业,晚上才实践,只实践了一项。明天是继续实践今天的剩下的妙招,还是跟新的课呢,听课节奏是跟着直播还是跟着实践?崔律建议哪种方式呢?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本想卡点打卡的,孩子卡点醒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时间错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