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姆》,电影的主人公山姆是个智障,智商只有7岁小孩儿那么高,他在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当服务员。捡了个流浪女回家,后来流浪女产一女,山姆正当高兴之际,流浪女离家出走。
我是山姆,这样的结局谁不说好山姆给女儿取名叫露西,他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露西在山姆的细心呵护下慢慢地长大了,她发现爸爸不能看懂稍微复杂一些的故事。她在拒绝长大,希望和爸爸一样,因为她爱爸爸。父女两的生活是那么幸福。
然而,地区的教育官员发现了这个特殊的家庭,他们认为山姆没有能力照顾露西,于是把露西带走了。伤心极了的山姆一心要挣回露西的抚养权,于是他自以为是的去找该地区最好的律师,律师也因为面子问题就帮了山姆。然而法院终究将露西判给了别的家庭扶养,山姆只能搬到附近去住,以便能够经常看到露西。
露西也经常逃跑去找山姆,最终露西的养父母被山姆所感动,两家人决定共同抚养露西。
整部电影泪点痛点颇多,很多人都看哭了。大家的痛并非是那种嫉恶如仇的痛,因为整部电影的角色没有一个坏人,这就是这部电影的神奇之处。即使是儿童保护机构的官员一心想把露西带离,也不能表明他们是坏人,因为他们本意是好的,因为他们要保护露西,宁愿让露西缺少点爱。
有人会说儿童保护机构的官员强行分散他们父女,也就是强行剥夺了二人的爱,是不道德的,也应该受到谴责。而现实真是这样吗?就像一对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沉迷网游无法自拔,他们亦然给孩子断了网,摔了电脑,孩子肯定很痛苦,那这对父母就应该受到谴责吗?
《我是山姆》里面人物的好坏真的很难评判,露西小的时候还能勉强受到山姆的照顾,然而等露西长大了呢?露西的作业没人辅导,露西的家长会没人去开,露西在社会上在学校里遇到的麻烦也没人帮助出主意帮助解决,站在对露西未来负责的角度,给露西认个养父母也是无奈之举。
其实电影里这么多碰撞与事情的来源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幼稚。这个“幼稚”并非是贬义词,露西幼稚,因为她是小孩儿;山姆幼稚,因为他智障。幼稚与幼稚在一起,他们是不会考虑未来不会考虑现实的,就像两个小孩儿在一起一样,他们只会无忧无虑的玩耍,哪会想业精于勤荒于嬉的事、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事呢?
如果硬要在影片里找“反面”人物的话,那么法院和儿童保护机构的官员可以勉强当一回。他们的反面不是因为他们人坏,而是他们的处理事情方式是可以改良的。法律的无情在于一刀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现象有了好转,才会出现缓期、保释等举措。法院和儿童保护机构的官员应该充分认清这两个特殊人的特殊之处,对待这两个“小朋友”,强行剥夺他们的爱而且不允许探视的判决正是忽视了他们幼稚的本性,最后两个小朋友都很伤心。
对待小朋友就不应该用对待大人的标准来评判,小朋友是可以哄的,也是可以迁就的,所以他们的本性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电影的结局,山姆不顾法律的限制搬到了露西住宅附近,并且他们可以里面见面。如果法院真是认清了孩子的属性,会做出正确的判决,这个判决就是露西跟着养父母,但可以与山姆随时见面。那样既保留了二人的父爱,又能为露西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这样的结局,谁不喜欢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