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閟宫》:《诗经》里最长的诗

《閟宫》:《诗经》里最长的诗

作者: 海边漫 | 来源:发表于2023-04-04 21:46 被阅读0次

閟宫:密闭深邃的庙堂。周朝的始祖后稷之母 姜嫄,周人特别为她立庙,但经常关着没什么事。《毛传》:“孟仲子曰:‘是禖(méi)宫也。’”又称高禖庙,负责生育。閟宫,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高禖庙。

鲁国在建国之初是诸侯中第一等大国,土地之大,实力之强,在诸侯中难有与之匹配的,在伯禽时,曾有过赫赫武功。《史记·鲁周公世家》:“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并兴反。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肹,作《肹誓》,……遂平徐戎,定鲁。”在定鲁的过程中应当还有许多武功,但记载书籍残缺,事已不传,只能是想像推知。伯禽治鲁,更重文治,颇略武功,所以鲁积弱凌夷。到僖公时代,由于内忧外患,在诸侯中的威信日益下降,连僖公本人也只能靠齐国的势力返回鲁国。不过,僖公即位之后,的确做了一些事情。礼制上恢复祭后稷、周公以天子之礼,频繁参加诸侯盟会,对外用兵,以逐渐提高和恢复其应有的威望,仅以《春秋》经传来看,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会齐侯、宋公、陈侯、卫候、郑伯、许男、曹伯侵蔡,伐楚;僖公十三年(公元前647年):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咸,淮夷病杞故;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鲁国人以这段辉煌的历史为骄傲,因此在祭祀宗庙时不免歌功颂德。鲁人祭祀的地点,就是诗题中的“閟宫”,亦即诗中提到的“新庙”,是列祖列宗所在之处,也是国家的重要场所。“祀,国之大事也。”祭祀固然各国都有,但在极为注重礼制的周王朝,诸侯国由于地位不同,宗庙祭祀都有一定的区别,不能和周王室相同,否则,就是僭越。然而鲁国却是一个例外。《礼记·明堂位》曰:“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这是鲁人引为自豪的。诗中所说的祭祀,就是指的这件事。

《鲁颂·閟宫》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最长的一首诗,是《鲁颂》的第四篇。这首诗以鲁僖公作閟宫为素材,广泛歌颂僖公的文治武功,表达诗人希望鲁国恢复其在周初时尊长地位的强烈愿望。

全诗九章,共一百二十句。

首章追叙周的始祖姜嫄和后稷;

第二章叙述周的兴起由于周太王、周文王、周武王;

三章叙伯禽受封为鲁公及僖公祭祀祖先;

四章叙僖公的祭祀并祝其昌大;

五、六两章夸他的战绩并祝其长寿;

七章夸他的土地广大;

八章颂他能恢复旧土,家齐国治;

末章叙僖公作新庙、奚斯作颂。

全诗着重从祭祀和武事两方面反映出鲁国光复旧业的成就,首章末章统一在鲁僖公新修的閟宫上,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网图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閟宫》:《诗经》里最长的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ws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