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六十八章
[原文]
善为士者①,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②;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③。
[译文]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注释]
1、善为士者:士,即武士,这里作将帅讲。此句意为善作将帅的人。
2、不与:意为不争,不正面冲突。
3、配天古之极:符合自然的道理。一说“古”字是衍文。
【易解】
善于当士的人不勇之于武,善于投身战斗的人不泄愤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趾高气扬、骄横拔扈,善于驱动别人的人对他表示谦下。这就叫做有了不争的德,有了善于驱动别人的能耐。这就叫做符合于道。
叶曼先生讲《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叶曼先生讲《道德经》第六十七章的“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就已经谈到兵法了,这里接着讲。我刚讲老子的时候说,实际上老子后来的诸子百家,像《孙子兵法》等等一切都源于老子。这里面接连三章都是谈怎么用兵之术。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注:士,卒之帅也。武,尚先陵人也。
他提出“善为士者不武”,善为士者是不耀武扬威的。这个士是武士,是能够将帅的。
汉高祖曾经问韩信,你可以带多少人?他说:我韩信带兵,多多益善。汉高祖就问,“那我可以带多少人?”他说你可以带百把人。汉高祖当然很生气了,他说你多多益善,我只能带百把?韩信说我自己是将卒,你是将将。他这个答复很好,刘邦也很满意。韩信就是“卒之帅”。而真正了不起的人如刘邦,能够将将,能够做领袖上的领袖。之所以刘邦能够成为成为开国之君,而不是项羽,关键就是会用人,会用士,用“卒之帅”。
真正士者是武士,这个武士能够将帅的。“武,尚先陵人也”,他是要强盛过别人的。
我们看这个“武”字,“止戈为武”,底下一个止字,上面一个戈字,不要用兵器,不要动
粗的,这才叫武。所以真正的武——孙子说能够不战而胜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不打仗,不跟
人家动刀动枪的,却能把人打胜了,这才了不起;否则就算你自己胜了,你也受伤害了,所谓“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就是这个意思。
“善战者不怒”。王弼说“后而不先,应而不唱,故不在怒。”要看人家先怎么出招,你绝不要先发动。不要先发脾气,真正善战者会打仗的人,心平气和,非常镇静,绝不发脾气,你只要一怒,就变成意气之争了,这个意气一用,就容易鲁莽从事,遭到失败的结局。个人都不可以意气用事,更何况你是一个国家的领袖。比如项羽斗不过刘邦了,于是把他的父亲、家里人都绑起来。对他说,“你不降我就把你的爸爸烹了,煮了。”刘邦说,“在楚怀王的时候,我们约为兄弟,那么我的爸爸就是你的爸爸,你要把你的爸爸煮了的话,请你分我一碗汤喝喝。”项羽一点办法都没有。
诸葛亮跟司马懿斗也是一样。刘备死了以后,那时候诸葛亮急着要用兵,想让司马懿出兵迎战。司马懿想你远道而来,我以逸待劳,,绝不出战,跟你耗。于是诸葛亮就派了个人,做女人的装束,笑司马懿跟女人一样。司马懿若是发脾气的话,一出战就中了诸葛亮的计了。司马懿偏不理会,你笑我跟女人一样很懦弱,我就懦弱,结果诸葛亮也没办法。
任何敌人要想激怒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善战者不怒”,能够这么对付敌人的话,就永远是深沉的、安静的,能够静以治动。
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注:不与争也。用人而不为之,下则力不为用也。
“善胜敌者不与”,不与是不与争,真正可以打胜敌人,你不要跟他争。比如太极拳,真正的太极拳是十几个人近不得身的,它完全是借力使力,四两拨千斤,每一个招数都是你来了,再把你的力量借来,用你的力量制你。真正懂武术的,都不会在别人出招前出手,你一动手,虚实人家都知道了,所以不轻易显示给人家,才能制服别人。
打仗也是一样。孙子的兵法就说真正善胜敌者是妙算,这个妙算就是你在朝廷之内先一步一步都算好了,敌人要怎么用,我就怎么对付,这样就可以打胜仗了。当刘邦得了天下以后,论功行赏,第一赏就赏萧何。这些将士们都不平,说他什么仗都没打过,我们受了这么多伤跟人家这么拼命打,怎么第一个你赏萧何呢?刘邦说:因为萧何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帷幄是帘子了,古时候大厅很大,为了保暖就一层一层地张起帷幄。这话的意思就是你先在家里头算清楚,然后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尚用人者为之下”,我们要知道老子《道德经》连押韵都是非常注意。这个“下”念“hǔ”(音同虎)。古时候这个下字都读虎,要不然完全不押韵。假设是按古音读的话就都押韵了。“善用人者为之下”,我们真正会用人,不能有我在你上的意思。谁都不愿意居人之下,假设你自高自大,觉得自己比谁都聪明,我比谁都能干,真正聪明能干的人就不来了。假设你能够为人之下,人家就都愿意归顺你,这就是“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的意思。
“是谓不争之德”,你不武,不怒,不与,为之下,这都是不争。你不拿武来争,你的涵养就深了。你不拿怒气来争,进退就可以深沉了。跟人家不以与争,于是你的方法战略都很精密了,你不以自高自上来争的话,有智慧的人能干的人就都来归附了。用它打仗,用它治国,用它领导人民,无往而不利。所谓“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三字经里面很要紧的六个字。你谦虚得好处的是你,你要自满自得自高自傲的话,受伤害的也是你。好些人批评老子,说老的最会用权术,实际不是,老子最通达人性,他把人性都摸得十分准确。
“是谓用人之力。”王弼注解说“用人而不为之下,则力不为用也。”你用人不能够把他抬的高高的,于是所有的力就不能为你用了。天下不善用人的人,自高自上自满自大,觉得他比谁都有学问,比谁都聪明,比谁都能干,结果就得不到可用之人。而你一个人的聪明绝对抵不上大家的聪明,你一个人的能力绝对比不上大家的能力,真正会用人的人四两拨千斤,借人的力来使力,来取胜。我们常说上等的人用老师,中等的人用朋友,下等的领导人只能用奴隶,围绕他周围的都是他奴隶,听他的话,整天歌功颂德他听着就高兴,于是这种人所用的都是奴才,不是人才,真正的人才都离他而去了。
“是谓配天古之极”,你能够这样的话,是配天的自然之道,天是什么?天就是自然,天法道,道法自然。因为有所自,而有所然,这叫自然,不是自然而然的,不是佛家所说的,无主宰非自然。这个自然是有自而有所然,有所自是因,而有所然是果。老子所说的自然真正就是说因果,你能够这样就可以说配了天之道,配了自然的道,你无为有所自是因,有所然是果,老子所说的自然其实就是说因果。你能够这样,可以说配了天之道,配了自然的道,无为而无不为了。
道德经这本书不只是告诉我们怎么治天下,怎么修道,也告诉我们怎么说话,甚至于告诉我们怎么打仗,所以后来的孙子兵法都是从老子这儿出来的。三教九流或者三教十家这里头多少家都是从老子里面出来的。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善为士者不武,
士,卒之帅也。武,尚先陵人也。
善战者不怒,
后而不先,应而不唱,故不在怒。
善胜敌者不与,
不与争也。
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用人而不为之下,则力不为用也。
是谓配天古之极。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善為士者不武,
士當以武為本,行之以怯,若以武行武則死矣。
善戰者不怒,
聖人不得已而後戰,若出於怒,是以我故殺人也。以我故殺人之。
善勝敵者不爭,
以吾不爭,故能勝彼之爭。若皆出於爭,則未必勝矣。
善用人者為之下。
人皆有相上之心,故莫能相為用。誠能下之,則天下皆吾用也。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