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数字化时代,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其中。
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游戏、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中,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有的人沉迷网络世界,以为自己就是美颜滤镜里的样子,有的人在网上可以换成另外一个人……
我们不禁要问:手机真的成为了青少年离不开的“精神鸦片”吗?其实不只是青少年,包括很多成人也是一样。
经历一个寒假的放纵,开学之后学生一直不在状态,前两天蔫蔫的,这几天又开始想家了。其实我知道,他们不是想家,而是想念家中的手机。
因为合班的问题,一些孩子因为失去了熟悉的班级和老师,情绪变得不稳定,甚至有些孩子闹着要回家,不想再上学。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两个孩子因为过度使用手机,似乎已经与现实生活脱节。
第一个孩子成绩尚可,但手机玩得特别猛。没有妈了,爸也不管,跟着爷爷奶奶,但是爷爷奶奶自己也需要住到叔叔婶婶家,他呢,就是跟着爷爷奶奶住到了叔叔婶婶家。婶婶对他不错,但是因为玩手机,婶婶管着,希望他好好学习,可是他很不领情。
除了对婶子不怎么滴,他每次见到老师,也总是低头不语,仿佛手机才是他的世界。他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社交媒体,与现实世界渐行渐远。
第二个孩子的家庭背景也较为复杂。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她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姑姑心疼自己爹妈,于是替爹娘照顾侄女,然而姑姑尽力照顾她,但她却对姑姑的关心置若罔闻,一味沉迷于手机。她通过手机寻找心灵的慰藉,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和困境。然而,这样的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她的心理困扰。她闹情绪要回家,姑姑迫于无奈来接她,二人情绪皆不佳。
我觉得他们的沉迷手机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他们与现实世界的疏离。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里,手机成了他们逃避现实的避风港。然而,这样的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他们失去更多。
其有时候想想,电子产品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它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看到韦神还用老年机,不玩微信,不上网,埋头搞技术,那才是能做事儿的人。我们呢,刷刷视频,看看剧,一下午的时光就消磨殆尽了,除了昏沉沉的头脑,我们还收获了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