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想变得有独立性,那么就要关注一些突显出来的习惯——“我是更好的”、爱面子、拒绝改变、从众、刻板印象和自我欺骗。
1.“我是更好的”
这种习惯从小就开始形成了,比如“我的妈妈更漂亮”,与自己相关的任何事物都是对自我的延伸。承认这些事物的优越性,也是对自身优越性的表达。有时这一习惯也会让我们多数人更愿意与别人有相似的言行。所以,“我是更好的”这一习惯会阻碍我们的思维,破坏客观性,使我们更容易自我膨胀。
2.爱面子
爱面子也是有自我自然产生的。但与“我是更好的”不同的是,爱面子总是发生在自己形象受破坏之后。它是一种防御机制,是我们用于保护自我形象的策略。爱面子更危险的表达方式是合理化。尽管合理化,有的时候似乎是真实的推理,但是要区分这两种推理,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如果你是在验证了客观依据之后,才有了自己的想法,就是推理;如果你的依据是由自己的观念形成的,这就是合理化。所以想要控制要面子的习惯,必须在自我受到威胁时提高警惕。并记住这样一句谚语:拒绝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会加深错误的严重性。
3.拒绝改变
拒绝改变是一种对新的观点和做法,不加思考和拒绝的倾向,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懒惰。原因之二是对于传统方式的过度认可。更重要的原因是害怕,我们的想象带来了恐惧感,并且被一些不知名的东西不断强化,所以我们选择抵制新的东西,不是欣然接受,我们假装按照规则行事以避免羞耻感。所以拒绝改变,可能会错过很多的机会,比如说发现、发明、创造和进步。
4.从众
有害的从众是指我们为了获得群体归属感或者害怕与他人的不一致,而对自己的言行不加思考的一味跟随。不从众并不意味着不相信他人的言行,为了不同而不同。对待从众的正确方式是自己思考,而不去担心到底有多少人支持自己的观点。
5.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概括化的极端形式,它是已被固化的不灵活,不合理的概括化。刻板印象阻碍了思维的活动,获得了生命的无限多样性,让我们的人和环境都进行了事先的分类。
6.自我欺骗
自我欺骗的人会把多数的怨恨和错误都归结于对方而非自己,对他人存在偏见。许多人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也存在自我欺骗,他们在他人面前装作懂得很多,并且自己也开始相信自己真的懂得很多。所以要成为一个好的思考者,我先要做到对自己的坦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