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句话用在医学上也同样适用,举个例子:第一次听老师说XX知识点是考试的重点,不伦是期末考试、考研还是执考,这个知识点都有可能会考到,但这只适用于考试,临床上已经淘汰了或是这根本无法在现实中操作!心凉么?凉成冰棍了!而且这句话不只一位老师说过,很多老师也说过。
原本以为学习就是所学的知识都合乎它的价值,万万没想到,用来治病救人的东西也有为了考试而存在。想想那句“存在即合理”,便觉得讽刺。不过,学习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应用到临床上的。
回归正题,很多人习惯用加减法思维衡量药物的作用效果,不可否认,有些人用对了,但有些人就悲剧了。下面就跟你聊聊这些“一加一”操作引起的后果。
1.医院打吊针,一瓶就得几小时,反正都是要输到身体里面的,加个滴速,早点回家,我可真是个机灵鬼!✘
这推理没毛病,可你知道你的身体要遭殃了吗?擅自调滴瓶的滴速会容易导致机体的横纹肌溶解。
2.感冒药对感冒有用,退烧药对降体温有作用,那么一起合用,肯定好得更快!✘
这1+1>1的思想也没毛病,但这是医学啊,别轻易用数学思维衡量你的身体。感冒药和退烧药的药效是差不多的,这一合用,坏了,会导致药量加倍或是药物相冲,结果自然而然是1+1<1甚至危急生命!
3.不小心买了单颗药量偏大的药,可自己平时吃的药量比这药要少一半。聪明如我,一颗药分两次吃,这问题就解决了。✘
理所当然不是必然,药片的种类有很多,如:肠溶片、普通药片、控释片、缓释片……换言之,不同的药片种类,它的作用部位和药量释放方式有可能不一样。你不知道药片的种类就随意对半分着吃,很容易导致药物摄入过多或过少的。
不伦药物摄入过多还是过少,这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药物过多会导致血压骤降甚至休克,药物过少会导致血压飙升,进而导致脑溢血甚至死亡!
这次寒假见习,就见过一位高血压病人,他因不遵从医嘱擅自停药或减少药量导致脑溢血,幸亏发现及时被抢救回来,但遗憾的是他偏瘫了。虽然现在偏瘫的程度减轻了,但还是恢复不了原来的水平(举手到达不了肩部以上)。
总而言之,就医用药得听从医生的建议,而不是盲目擅自用药。也许曾经遇到一些昧良心的医生,但请相信我,绝大部分医生都是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