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的孔子干过一件大事,这件事在中国的史册上那是功德一件。
知道《诗》《书》《礼》《易》《春秋》这几本著作吧,这几本著作的整理者、阐述者是谁?就是孔子,“述而不作”即此之谓。
孔子门下徒弟众多,这些徒子徒孙们也干了一件彪炳史册的事,那就是孔门再传弟子追记孔门师徒言行,编成《论语》一书。
《论语》诞生之前有《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段学术自由,思想繁荣的景象,在这一特殊而宝贵的历史时期里,诞生出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因而也形成了众多的学术派别。主要就是儒、墨、道、法、名、阴阳六家。
春秋诸子有《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但春秋诸子之书都是在《论语》之后,都是对《论语》的发扬或雄辩,与《论语》有因缘关系。
《论语》从成书年代来说承上启下,从其着力阐发的仁学与礼学,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干。
这样说来,《论语》是中华文化元典的核心枢纽,读懂了《论语》,就触摸到中华文化的脉搏。
元典蕴藏着丰富文化的种子,预留无限宽阔的诠释空间,具有常释常新的潜能。
《论语》弦诵之声不绝千古,世世代代的人们在阅读间发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赞叹。
反复读《论语》,把握住中华元典的人文要义,常读而隽永,纲举而目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