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成长励志
我读约瑟夫·坎贝尔的著作(六) 马斯洛五层需求层次修订的背后

我读约瑟夫·坎贝尔的著作(六) 马斯洛五层需求层次修订的背后

作者: 自嗨如醉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19:25 被阅读32次

    一、现代心理学的三次思潮

    现代心理学的三次思潮:

    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的生物还原论,称为“第一思潮”;

    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称为“第二思潮”;

    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称为“第三思潮”。

    马斯洛也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近20多年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又热了起来,因为大家都发现产品需求要针对人性,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无疑是现成的理论基础。

    二、马斯洛中早期的需求层次

    三种类型的需要:意动的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好奇心)、审美的需要

    而意动的需要又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层次的顺序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动机发展是交叠的,即低层次的需要只要一定程度满足而并非百分百满足,就可能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需求层次

    三、约瑟夫·坎贝尔对早期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批判

    神话世界或神话传统都会以“战栗”开场---有个什么东西将你从你自己拉出来,超出了你自己、超出所有理性的模式。

    世界上的大教堂、伟大的庙堂,或是任何让艺术家付出自己生命才产生的这些事物---它们都出自神话的战栗,而不是来自马斯洛提到的那些价值。

    对敬畏之物的觉醒”:你突然被某物“逮住”了,击中你的是对那种敬畏之物、对迷人魔力、对奥秘经验的觉醒---你察觉到内心的真实喜悦

    最为生动的案例就是法国画家高更了:本来是一位成功的生意人,拥有美满的家庭。直到遇上了绘画,他放弃已有的一切,跑到大溪地,产生美丽的绘画作品。马斯洛的那些价值都被他抛在一旁,他单纯的生活在他自己内心的喜悦当中。

    我们知道毛姆名作《月亮与六便士》就是以高更为原型创作的。

    高更

    马斯洛的5个价值是在人们失去生活目标时,可据此生活的价值

    四、马斯洛争议的关键点与后期修正需求层次体系

    内心的真实喜悦,最多被提到的是宗教人士的感觉,一种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神秘体验

    马斯洛一开始无法理解,认为这是一种迷信的说辞,或者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的某种心理。但在通过对很多健康的顶尖人士了解以及东方文化的认知,发现他们很多人都提到这种“神秘体验”。马斯洛也接受了这种暂时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体验,但改了一个他自己认为更确切的说法:“高峰体验”。高峰体验经常出现在处于伟大大自然中、欣赏一件极致的艺术品、创造灵感突现、突破极限、思想顿悟等情况下。

    因此,他修订原有的5层需求体系,把第5层自我实现分为两类:一类是明显健康的,但很少或没有超越的体验,如罗斯福夫人、杜鲁门或艾森豪威尔;一类是超越体验具有核心意义的,如赫胥黎、施魏策尔、布伯和爱因斯坦。也有人把第二类归为第6层:自我超越。

    两类自我实现,第一类是纯粹有动机驱动的,即由匮乏性促动,我个人理解是现实主义的顶峰。

    第二类是非动机驱动的,即成长性促动(自我内心深处促动),这一类对于大多数人是很难理解的。他其实就是尼采说的“做你自己”,也是现在我们经常听到但不太理解的“倾听生命内在冲动的呼唤”。

    五、个人的某次高峰体验

    对于“高峰体验”,我个人目前印象最深的是:某次长跑,当我突破15公里的时候,突然全身疲惫感都消失了,感觉能一直跑下去,事实上我跑到半马的距离也没丝毫痛苦,那一次我在25公里的时候停下来了,没觉得任何疲惫,更夸张的是感觉每个细胞都在欢呼。那种感觉我知道无法描述,让人觉得比性高潮还HIGH几千倍,但又不是仅仅的亢奋,而是极限亢奋与极限的宁静在那一刻统一了。或许,那一刻就是所谓的永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约瑟夫·坎贝尔的著作(六) 马斯洛五层需求层次修订的背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lo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