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清明假期,而在清明当天一早,就收到学校教练的通知:“高中的信息学训练取消,原定的停课训练中止,全部学员回班级上课”。家长们一下给懵圈了,月底就要省赛了,全部都已停课进入紧张训练期了,怎么回事?原来是清明留校训练的同学集体睡懒觉,几乎全部迟到!教练对孩子们懒散的学习态度是痛心疾首才发出了取消训练的通知。当时教练对家长说了这么一句:“要改变,把要我训练变成我要训练”!
“要我训练变成我要训练”,看到教练发出的这句话,心头一震,同时也为教练竖起了大拇指点赞!这群孩子早的从四年级开始训练,晚的也从初一开始,现在已有了3-6年的学习了,其间放弃的、淘汰的都已经筛选了多次了,坚持到现在的,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那份理想而在坚持并努力着,并且现在都已踏入了高中年级,他们需要很清楚的知道坚持训练取得成绩意味着什么,如果此时对训练还作为是一项任务去完成,而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需求,那确实是枉费了多年的努力了。
这句话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在践行易效能以来,多个团队,多个百日践行,多个目标的建立,但一路下来,部分结果并不尽人意。再看看周围,很多优秀的伙伴却在一路领跑,如胡班、韩洁等。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践行,为何有这么大的区别?
有位心理学家说:绝大多数失败者的生活都是建立在“不得不做”的基础上的
对于践行,刚开始都是满怀希望,冲着各种美好的愿景与梦想出发,看着别人各种的好习惯,自己似乎也必须做上几个才在道上,就在这样的状态下参加了践行。但每次践行总是有部分习惯虽然有坚持下来了,但践行一旦结束,则又好象打回了原形,没有了践行打卡的约束,又开始放任自己了。作为从小都是听话的学生,老师都布置的作业都要认真完成,在践行里同样也有如此。这看似不错,其实不然,这些未能持续坚持的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在为了完成打卡任务而在做,而不是真正的自己想做的,要做的。真正想做的,不管是否需要打卡都很自然的就去做了。
要我做与我要做,同样的三个字,不同的顺序,映射出两种不同的心态。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首个习惯就是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人心中自有一片天地,无论天气是阴是情,都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的都可能会遇到“要我做”的事情,一些要我做的事情自己内心抗拒,不想做,于是拖延到最后一刻,草草应付完事,毫无质量可言。如果我们学会把“要我做”转变成为“我要做”,把拖延也无济于事的事情全力以赴想着如何做好,三个字顺序调整一下,心态调整一下,其完成的结果也就大不相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