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是理、象、数的有机结合,每个数字后面都有深刻的含义,比如正月初六的“六”来自周易的天地数,代表着顺利、和谐。
那么,正月初七被称为人胜节(人节、人庆节、人生日),数字“七”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叫人胜节呢?我们用《周易》的思维梳理一下。
一、“七”的含义
中华文化的基础是天人合一,天时、地利与人和高度统一。古人的“七”是对天时的解读,代表天上的日月星辰。
日(太阳)、月(月亮),加上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这是古人对时间周期的理解,七天构成一个周期。
我们看神话故事《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也就是经历了七个七天的周期,有了火眼金睛。
“七”的周期与《周易》的理论是吻合的,《复卦》有云:“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告诉我们自然法则与社会有着接近的规律,七天形成阶段性的调整,可以理解为重要的周期。
二、人胜节的解读
传统的人胜节就是这种思维的产物,是一种类比思维,而且内藏着严密的逻辑。
按照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女娲从初一开始,依次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到了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被称为,“人日”或“人胜节”,再明白点,就是人类出生的日子。
再梳理一下,先有“禽兽”各种动物,然后在不断演变中,在第七天才有了人,似乎,人是动物的延续,但又有根本的不同,那两者有什么区别?关键要在“七”上寻找答案。
这要打开先天八卦图,找到先天数: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七”对应的艮卦,周易《说卦传》说:艮为山,艮以止之、艮为手。
艮卦也代表“人”的特点,表述着人与动物的不同,人与动物有很多共同点,都有生物性的特点,但人要有思想的高度,最大特点在“止”上,人要控制本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西游记》里的唐三藏与猪八戒,就是人与“动物”之象的类比,人的这种自我的修炼,可以开发智慧与良知,去除内心的贪欲,最终获得自我的解放。
有了这样的思维,便能理解正月初七的风俗及内涵,就是让人们“安宁”之日,所谓:“人民安”,“君臣和会”,社会稳定,而安宁的最佳方法就是:修己安人。
小结:人的“胜利”,是以自我约束为基础的。人胜节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融入社会,勇敢的面对各种诱惑。
本文作者:东方易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