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631497/d80c6ef5aa3681c6.jpg)
“在轮下”--如何不被碾压
![](https://img.haomeiwen.com/i5631497/363f9af43dbf8938.jpg)
《在轮下》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当代德国文学界得奖最多的抒情诗人黑塞的杰作。书名取自书中校长告诫年轻的主人公汉斯的一句话:抓紧研习,以免丢落在车轮下。
书中生动地刻画出主角吉本拉特.汉斯,少年时期的生活、他家的房子坐落在古老的石桥附近,在两个差别很大的街巷的夹角处,一条是本城最长,最宽,最体面的“皮匠街”,这里住着所谓的正派人家,有着漂亮别致的建筑,另一条是又短有窄,穷人居多的“鹰街”,街道狭窄,潮湿阴暗,贫穷,疾病,恶习是这里的常客。汉斯也被夹在这两条街上人们不同的价值观中间,皮匠街的人拥有高尚情操,传出来的是追求事业,功名富贵的励志故事,而鹰街的人聊着的是凶杀,偷盗等事情,皮匠街鼓励少年学习,拼搏,做人上人,而鹰街让汉斯感受到的是自由。
汉斯最终不负众望,不惜付出健康的代价,把自己埋进书海,他以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了众人仰望的神学院,成为老师,父亲,以及小镇上的骄傲。
然而在神学院被当做机器人一样的学习生活还是压到了汉斯,他不能有自己的思想,甚至不能拥有自己的朋友,不得不用疾病帮助自己逃离,当他再回到自己的小镇,他的地位一落千丈,他被淹没在父亲,校长,牧师等失望目光中,他也试图挣扎,接受自己做一个平凡的人,成为一个焊工…最终他没能渡过青春期的迷惑……成为一个悲剧,留下遗憾。
我用一天的时间,把自己锁定在床上看完了《在轮下》,我被书中充满乡土田园的气味吸引,更被主人公的命运所牵动,看到一个少年的挣扎,看到青春期的迷茫。
一,本书文字优美,借景抒情,以物易人,字里行间充满哲理,满满的力量感,你会听到来自灵魂深处的的呐喊,细细品味意味深长。
“树被砍掉了主干之后,会在根旁丽发新芽,同样,在患了病和技残之后,人的心灵往往会回到春天般的萌芽时期和充满想的童年,好像它能在那里发现新的希望,把被拉断的生命线重新连接起来似的。这些根部萌发的枝条虽然茂盛多汁,生长迅速,但这种生命只是表象,它永远也不会再长成为一探真正的树”
“世界上任何一种书籍不能给你带来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自己。”
“温柔、如慈母般的睡梦之手抚平了他内心的狂风骤雨,也抚平了他额头的几丝皱纹。”
“他贪婪地呼吸着,似乎想要双倍地弥补所有失去的快乐时光,再次成为一个无忧无虑、放纵不羁的男孩。”
“生永远比死更有力量,信仰永远比怀疑更强大。”
二,个人反思与感悟
生命的成长会有各种各样的坎坷,主人公汉斯从小缺乏母爱,却有着一个超级理性的严苛的父亲,他的情感没有人安抚,他的情绪无人能读懂,所以一个原本鲜活,聪明,上进,有追求,有天赋的少年成为了牺牲品。反过来如果能有一个大人能真正理解汉斯,读懂他的内心,看到他的努力,同时也看到他的疲惫,陪伴他,拥抱他,他将会有一个发光的未来。
作为父母亲对于孩子难免会有期待,学业,前途,然而没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作为源动力,孩子如果被当成一个学习的机器,不能有自己的兴趣,不能有自己的思想,那会是最大的悲哀,所以回到我自己,我要克制我的期待,收回我的焦虑,先看到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然后才是做我的孩子,最后找到自己的热爱,做一个有贡献的社会人。
最后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希望人们能够重视心理健康,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当今时代,多少孩子奔跑在考试,升学的轮下,请在关注他们奔跑的成绩的同时,看到他们的汗水和眼泪,给到他们心理的支持,不要让他们被碾压在分数成绩竞争的轮下,用爱的陪伴让他们渡过动荡的青春期,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