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习惯,不投稿了。)
先在这里感谢:gio33
她把这个话题分享给我的,然后,我觉得是不是该写一写这些年学的外语。(我不想写一年的,一年学不了多少东西,写大概1-10年走过来的吧。)

作为学习先从书看起,魔怔也从书开始的人。
先把部分书单甩出来。
从年数上来唠嗑----英语
要论年头,我学的外语里没有一个能跟英语争风的,那年头,绝对一骑绝尘,别的外语年头绝对无法望其项背。
我在对了我就是农村来的孩子里有写,我是从初中开始学英语的,学习以及熟悉时间10年以上。
但是,英语确实这些外语里虐我虐的最惨的,拍成电视剧那就是一部部“苦情戏”戏,堪比《傲慢与偏见》、《飘》,哎哎哎,收,不带这样给自己加戏的。
从大二那年起,六级一过(裸考,低分飘过),我的心就飞了。大学英语就成了“去不去都行”的课。
自我的放飞,换来的是毕业前的“恐惧”。如果大家还有印象,就一定能记起来那个毕业季简历被无视,扔在桌子上的“残局”。说的也是,有些岗位对英语要求很高的,你不行就是应聘不上。
那时候已经是大四了,不努力整出点动静,毕业不好交代。
所以,我从4级英语单词开始背,跟你们叨叨一下都背啥单词了吧:4,6级一般词汇,4级高频词汇,6级高频词汇,雅思乱序/正序词汇,大学英语词汇。(总之,群英荟萃)背完这个,觉得不考证就对不起自己,因为口语、写作等等问题,依照我的个性,不考证绝对又是半途而废了,所以,大四最后一个寒假,我既没忙着实习找工作,也没忙着写论文,而是去学习雅思了,大四毕业前期,我记得是5月份吧,雅思考了一下:首考6分。
如果,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那,剧情也忒简单了,连“宫斗”的戏份都没有。(导演说了,必须加戏)。
毕业后,漫长的学英语就拉开序幕了。
1,看美剧----多数情况下容易跟着剧情跑偏
以前看《西部世界》、《行尸走肉》、《权力的游戏》之类的,纯属个人爱好。英语没跟着进步吧,剧情走向分析的头头是道,还迷上了权游里面的小恶魔。
然后,又是某乎,又是度娘,又是沪江。最爱搜的是“某某某雅思8分经验”、“某某某7,8门外语经验”,然并软,轮到自己还是做不到。
所以,《老友记》《摩登家庭》这样的剧,就是苦行僧般修行学习,看到什么程度?看到一集能把字幕模仿出来。(《喜马拉雅》真的帮了不少忙,各种方法学英语,可以尝试。)
戏份自己加:
有一次,我逮住一个看似迷茫的老外就上前问人家啊。
“excuse me? Do you need a favor?”
“Yes, I want to go there”他面带感激的指着地铁B出口,我一看,带着人家就走。
“When did you come to China?”
“oh, well,Two years ago.”
中间我还用蹩脚的英语给人家说了一些美食街啥的,一激动把老外带到了D口,老外一脸懵逼的看着我“No,oh,God.I want to go to the Exit B.....”
我也尴尬啊,一通解释之后把人家送出地铁口了。
老外回头致意“谢谢你,接下来我可以自己去了”
“Waht?&%$^&#.......”他用挺标准的普通话把我“扔在”原地.....
2,看原版小说;
起初是觉得有些小说或者传记,翻译完实在是看不下去。读《傲慢与偏见》的时候,看着译文就想睡觉,倒不是译者译的不好,而是没有那种感觉。(看美剧的张力感)
所以,强迫自己也好,装逼也罢,开始看原版小说(大学也看过,毕竟看的太少)。这个,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至少得从小主升为贵妃吧。
3,强迫自己参加考试
我不想考什么翻译证,因为目前能力还是太欠缺,还是刷一下雅思分数,至少小分到6分。这样的强迫自己,会有紧迫感,不会老想着四处逃窜。
我朝着各种方向努力,起初可没人告诉我英语变音那么坑啊,印度英语、日本英语、韩国英语根本听不懂啊.......
从流利程度上唠一唠日语
先放我学的东西:

要说起日语,那,盘腿,坐炕上嗑瓜子,嗑个10斤8斤的,慢慢唠。(收,说正事儿)
出身是日语专业的,一年半直接考过的1级。都是按照学校流程走的,但我没考2级,因为觉得2级没啥用。对于本专业的人来说,考级太简单了。流利才是最难的部分。
发音永远是王道
从50音图开始,什么浊音,半浊音,鼻浊音,送不送气音,拨音,拗音(拗长音,拗促音),“很坑”的促音。上边那套书,第一册前4课,把日语发音的精髓都说完了。
其实,我从大一开始,虽然英语落下了一部分,日语可是看剧、动漫,一直同步看到毕业的,几乎每天都看,很少间断。我记得《出师表》的英文版朗读者火的时候,他有说过咬筷子发音来着,我咬着笔发过音。因为日语正常的说话速度很快的,必须得练。
什么?课本里的です、ます,朋友间可以不用?简体和敬体可以混着来的。
某次,在操场上跟着同学对话,用蹩脚的日语一句一句的对,旁边过来一个小帅哥,轻声问:“你们是海南的?还是浙江的?”
我们笑着说:“我们说的是简体日语,没有说です、ます、します。”
小哥可能认知在:搜嘎,搜得思呢....雅蠛蝶...八嘎,跌死骂死,这样的阶段吧。所以,我们说完后他一脸懵逼。
谦敬语直接懵了
日本人按照身份地位,高低尊卑,使得说话时,必须得注意“分寸”。
比如:下级对上级必须用敬语,后进公司的必须对先进公司的人用敬语,少对老等等方面,必须用谦敬语。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一天天在耳朵边上说:“发音没练好可以练,谦卑不分绝对不可以。”(建议,辅修《大家的日本语》,思维靠近日本人,这本书也适合自学。)
各种上下级注意用语,那要是上有上级,下有下级,还不跟变脸一样来回切换吗?是的,日剧里就是这样的。(偶尔不用敬语,还会被呼...)
我学的日语是门假外语啊啊啊
日语口语
口语突飞猛进是从看日剧《Luck7》开始的,这部剧看了几十遍了,几乎所有台词都能背下来。连某些剧情里面的语气都会了。
即使是这样,我在第一次跟外教对话时,也出丑了。
’’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先生、私はXXXです。はじめまして、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早上好啊,老师,我是XXX,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啊。
打招呼的词儿一股脑的全都说出去了,场面一度很尴尬。老师就回了一句:早上好。我当时觉得自己学的就是一门假外语。
在某次日语面试时,一度被面试官怀疑,说我是在日本学的日语,天地良心啊,我没去学啊。夸人直接夸就好了,别拐弯抹角嘛,哈哈哈。
好在后来继续精进,现在还算流利,能在喜马拉雅上一人分饰两角分享日语了。
西班牙语

鉴于我学日语的习惯,我学西班牙语,用的课本是从外国语大学问的,趁外国语大学学生们的晨读时间,找人打听的。(虽然百度也可以,但实在是想找一个本专业的问问)
所以,开始自学了。
就是那种:听录音,练习发音,背课文。偶尔上油管上学几句发音的那种自学,没有任何人教,也没有加群。
亘古不变的发音啊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大舌音。
r,rr,就是天上掉下一口锅啊,正中脑门的那种。我当时:坐着练习,扎马步练习,趴着练习,躺着练习都试过。什么气运丹田,送气出来之类的,我像练太极一样练了几乎一周,啥都没干就练习大舌音。
后来,网上有一位教大舌音的老外,说着一口带墨西哥口味的英语,解释了大舌音不是颤舌头,而是气流从胸腔出来让舌头打颤。
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某天,我躺着练发音,突然大舌音就会了。现在,已经找哥伦比亚的老外问了,大舌音木有问题。
关于西语,总会挂在某个坑里
我大概学的是门假外语,真的。
如果说人分男女,动物分雌雄我认了,冠词不一样我能理解。
椅子,沙发这种东西分“公母”,冠词不一样.......什么?你说什么?我眼睛不好,没听清楚。
动词变位,动词,你果真是“动次打次”啊,还变位.....
外语系的小姐姐告诉我,看西班牙语语法,要看英语班的语法。
“你再说一遍!”
“是的,英语写的西班牙语语法最适合学了......”
“你再说一遍......我保证不撕书,真的.....”我用绝望而真诚的眼神,看得小姐姐都怕了。
现在就是慢慢来,不着急,B1B2,C1C2啥的,谁想考谁去考。我保证,在你考的时候我会报名的......(没出息的捂脸状)
韩语
思密达的外语,我开始学不久,现在还在变音的坑里,没出来呢。
慢慢来吧。
外语带来了什么
如果说,外语是一门工具,我觉得外语让我更容易理解那个国家的文化,也能体会为什么“温良恭俭让”是中国文化,“菊与刀”的日本文化是那样的,军国主义为啥是那样的,“山口组”黑帮是什么组织,化妆水......跑偏了。
“泡菜是韩国的,屈原是韩国的,世界是韩国的”(哈哈哈,以上人和物都是中国的,绝不退让)
“Feliz Navidad”很好听啊;西班牙语好听啊,大舌音不发也行,是吧......哈哈

在我眼里:发音是首位,初学就得扛过去。语法、单词紧跟其后。我很少相信速成:英语认真学了很多年,日语口语跟日本人PK的时候,也是大三的时候,教日本人汉语的时候。(也有3年了)西班牙语,半年刚出味道。慢慢来,想学,想超过大多数人,就是慢,学,哈哈哈
各种办法都试一试,别怕,大不了推倒重来。(这是给我自己的一句话。)
我很怕有粉丝的,会让我变得“被期待”,我特想天马行空的乱写,在乎自己的每一个经历和感觉,成为自己期待的样子,不是别人期待的样子。
我是饕餮思文,不想投稿了,学外语真的是痛并快乐着,每次能听懂一个单词,能说出一句话,能写出一个词都高兴的起飞啊。语言没有捷径,最最费事儿的那一条,是最有效的那一条。一旦上道了,道会越来越宽的,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