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辙《六国论》

苏辙《六国论》

作者: 阳光恋春和 | 来源:发表于2022-07-01 23:06 被阅读0次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 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相关文章

  • 一次关于六国灭亡的讨论

    苏洵写了六国论,苏辙写了六国论,李桢写了六国论…… 关于六国灭亡的话题作文现在开始讨论。 苏洵:不该这么的软弱,六...

  • 宋元‖苏辙《六国论》

    苏辙,北宋宰相。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六国论》是苏辙政论文的代表作品。 【原文...

  • 苏辙《六国论》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

  • 苏辙《六国论》

    翻译: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

  • 三苏论六国

    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都写了《六国论》,都是针对北宋王朝对内因循守旧,对外屈膝求和而作的,均是有感而发,遗憾的...

  • 观止苏辙、曾巩、王安石2022-04-26

    苏辙 父亲苏洵写同题文章六国论, 开篇写到六国为何灭亡的疑问得出,不懂天下之势。第2段从地理位置的分析上得出还未的...

  • 学习古诗词(11) - 草稿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亦为唐宋八大家。散文有《六国论...

  • 苏辙

    最近在看李一冰先生的《苏东坡新传》。 李先生写的新传,不像林语堂看到的东坡,是横空出世、天才洋溢,他看的东...

  • 苏辙

    苏辙 ,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

  • 名诗鉴赏:苏辙、苏轼弟兄回忆旧事之诗

    名诗鉴赏:苏辙、苏轼弟兄回忆旧事之诗 苏辙: 苏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辙《六国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sh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