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有话说,我是老师徐小品,在一所高中教授语文学科。
前两天和大学同学聊天,我说“感觉自己大学四年和研究生三年真是白上了,如果能够重来的话,我一定会特别珍惜时间,努力提升自己”。
可能是当老师的缘故吧,我总喜欢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诉别人,让他们可以少走一些弯路,避免犯下同样让自己后悔的错误。
我今天想说的是,我亲爱的学生,考上大学以后你的身份就变了,所以一定要尽快转换角色。
这个暑假有一个学生来找我,她是去年考上的大学,选的是法语专业。我相信很多老师都是靠成就感活着的,至少我是有这种虚荣心的,学生读了大学还能记得回来和我聊聊天,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也使我越来越热爱我的工作。
这个学生来的时候包里装着一本厚厚的法语词典,这让我觉得很意外,也很惊喜。
意外是因为,在当下这种物质丰富、人心浮躁的社会,很多孩子认为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终于没有了繁重的课业负担,也摆脱了父母和老师的“魔爪”,他们可以尽情挥洒青春、享受人生了,而她仍然保持着当初的那种学习劲头,有增无减,这让我感到特别欣慰。
考上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大学毕业,走入社会也不代表学习就可以终止,现在就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即便我们有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也不该将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局限在这个小圈子里,而是应该努力使自己增值,让自己变好。
和这个学生聊天的过程,也是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重新梳理的过程。
回想自己读大学的那几年,可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本本分分、踏踏实实的学生,但是工作以后才发现自己泡在图书馆里读的那些书,做的那些题,并没有让我更好的立足社会,因此,当我踏入社会的时候,我真的只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大学生,对很多社会问题完全没有判断力,呆若木鸡。
在工作中我才不断醒悟,大学真的不该那样度过,如果能重新选择的话,我一定不再只读专业书,而是以专业书籍为主,在学好专业的前提下,读一些方法论的书,读一些哲学类的书,读一些开阔自己眼界、提升自我能力的书,这个比例可以是4:1。
我们常说教育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要做到三位一体,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孩子除了学校就是家,基本缺失了社会教育,而学习的目的和成长的归宿都是要回归社会、贡献社会,可事实却是与社会接触甚少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显得不那么通透和灵活,甚至不会因为知识的丰富而自信,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互动,掌握再多的知识和技能,也只能算是一个“空心人”,所以很多成绩优秀的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首先收获的就是“挫败感”。
所以我想奉劝我的学生,当你们走入大学校门后,就不该只想着自己是一个学生,你们就该试着了解这个社会,努力丰富自己的头脑,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一定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拆掉自己思维里的墙,培养自己的逻辑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英国的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说过一句话:“要用伟大的思想滋养你的头脑,因为你所达到的高度永远不会超出你所想到的。”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认清自己的角色,尽快转换自己的角色,收获精彩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