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痴迷于看别人化妆,看美妆博主是怎样一步步将自己变美的,也是在看她如何教人变美,但是突然间意识到一个美学问题——美是有所谓的标准的吗?美是如何定义的呢?
看博主化妆总是感叹自己的化妆技术差劲,又或是遗憾自己没能生而为美女。我们将“美女”二字拆分来看,一个语素为“美”,是为修饰词,另一个语素为“女”,指示性别。
美女在从前意思是貌美的女性,在现在已经被滥用为一个对女性的礼貌称呼,这是一个社会现象,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正显示出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就是必须是美的。
于是建立了这样一个三段论的逻辑——女人必须是美的,而美是有标准的,你只要照我这个标准(买我的这些产品或者服务),你就能成为美女。
并且这里的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是在女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结论(买我的东西就能成为美女)就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那么究竟为什么这里的大前提和小前提能够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呢?一方面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属于历时因素;另一方面是消费社会对人们进行规训的结果,属于共时因素。
传统观念可以从一些谚语中窥见。“女为悦己者容”体现出女性应该为男性而梳妆打扮,因为自己喜欢的男人而变美;现代女性的意识也出现了反思的倾向,于是有人提出“女为悦己而容”,这是对前者的反思,但是显示出的观念仍然是女性必须是美的(好像这是毋庸置疑的观点似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要是个人都有“爱美之心”,这话好像在说不爱美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也是这个逻辑,美是必须的。
由此可见,从传统观念延续至今,“美”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东西。只是“女人是否必须是美的”这个问题,则和女性主义所研究的内容密不可分了。女性长期以来成为男性凝视的对象,以至于女性自身都带有着男性视角,也就是上野千鹤子《厌女》中所言的女性的自我嫌恶。也许女人不是必须是美的,而是应该是美的,这是应然和实然的区别。如此我们则肯定了三段论中的大前提。
那么美有标准吗?你去问问那些美妆、穿搭博主,她们一定会告诉你美是有标准的。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她们就是靠这个吃饭的。如果美没有标准,我觉得我自然状态就很美,也不用化妆考虑穿搭,博主靠什么赚钱呢?博主不仅要告诉你美是有标准的,还得给你加深一个观点——她就是美的标准。简单来说她们就是立标准的人。于是你就看各种视频,学各种手法,买博主推荐的各种产品,那么她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互联网确实很精彩,但也非常的复杂。这些东西看似是你自己喜欢的,其实背后是消费社会在推着你买单,可你却浑然不知,还乐在其中。物欲很盛的时候应该停下来反思一下:我真的需要吗?它真的有用吗?是我真的想买还是别人让我觉得它很好?
被流行的观念洗脑。什么纯欲风、辣妹风、赫本风、初恋风···萝莉or御姐?性感or可爱?大眼睛长睫毛高鼻梁小脸蛋···年轻也不意味着浮躁,多沉淀一点,其实内在修养更为重要,也更加吸引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