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知识焦虑症”。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和知识,只知道需要学,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学什么?怎么学?学成什么样?后台很多读者也常常问到这些问题。
我的回答是,对普通人来说,先学习那些“保命和护身”的的知识和技能。
前几天我看吴军老师讲投资时说过一段话,特别认同。核心有两点,我添加一点个人补充:
第一,对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来说最大的本钱是工作和赚钱的能力。最大的损失是失业,或收入锐减。我再补充一点,就是因病致贫。只要这两件事不发生,就不用担心。
第二,规避风险,重要的是保证自己不被淘汰。一些现在看起来不费力气很舒服的工作,当社会技术底层架构发生巨大变化时,最惨的往往是这种人。一旦岗位没有了,他们工作能力和赚钱手段就完全失效。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终身学习的原因。
前段时间,阿里年薪30万招聘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求会上网的新闻,也能很好的说明那些终身学习的人,机会就是比别人多。这么说来:
一,身体健康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这是我们重要的资产之一。所以,健康常识和一个好身体,是我们日常就要积累的。
二,持续学习,保证自己不被淘汰。
关于健康方面的内容我今天就不展开讲了,今天只讲在“知识焦虑”的前提下,个人如何持续学习,保证自己不被淘汰?学习不是一个具体动作而是一种状态 假如你把学习视为一种获取工作,获得某种利益的手段的话,你确实不知道该学什么。
因为你学个PPT,就能找到工作吗?NO.那学英语就可以多赚钱吗?NO,因为很多时候并非一一对应关系。
有些学习是可以一一对应的,比如学门手艺。可基于利益的考量,你又该纠结了,学A赚钱多?还是学B赚钱多呢?很多时候,你无法判断,再加上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就更算不清楚了。
于是,就拖着呗。反正不做也看不出有什么差别。
我十几年前,若是比作现在,应该也是爱学习的那种,各种课程但凡我有钱就去读,有时候一年下来花在各种课程上的费用几万块,是我除了投资之外最大的开销之处。
很多人不理解,我倒也没什么想法,只是喜欢那种“我知道,你们不知道”的感觉。这些学习大部分都没有一一对应给与我产出。
为此,我家人还专门提醒过,要有输出才行,光学不行。那时候确实没什么可以输出的途径,所以也感觉很懊恼。
现在想来,有些知识和技能迟早都会用到,只是不知道什么时间而已。现在有各种机会,多半都和以往我学过的内容相关。
错误思想是等我需要了再去学。 从“一技之长”到“多技之长” 很多人问得最多的是,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准确点应该是,不知道自己应该从哪个技能开始学起?因为没有哪个一技之长可以让你轻松赚一辈子钱了。
所以,不知道学什么就变成了一个伪命题。
因为任何一技之长都可以成为敲门砖,帮你敲开另一个“专业技能”的大门。
最后实现叠加效应,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经常有读者加我微信后,给我留言:“语姐姐,我学过PPT,如果我能帮上你什么,请告诉我。”“语姐,我会设计,有需要的话告诉我。”“语姐,我以前做过编辑校对,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我很开心认识他们,尽管不会马上需要。
但我会把他们的微信做一个标签,以备不时之需。前天有个朋友需要一个公号助理,我便介绍了一位全职妈妈给她。因为这位全职妈妈,发给我她的简历,并告诉我她会一些公号运营,还发我看她的作品,虽然还比较简单,但做过总比没做过好些。所以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各方面都不错,但没有一个具体的点,让我和你产生连接。
机会来的时候,才会抓住。这样看来,任何技能本质上都是一个链接的“抓手”,方便你抓机会,也方便机会抓到你。
寄希望于遇到某个能人可以手把手教你 不少读者留言说,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和我一起工作。我理解大家为何如此想,一方面看到我会提到杨小米或者其它助理的事,大家认为跟我工作会学到很多东西。
这一点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假的。因为和我一起工作过的人很多,真正出色的人只有那么几个。所以,这显然是双向作用。一个人本身对自己有要求,又爱学,愿意付出,那么可能我的一些做事方法思维方式对他就能产生一些加速作用。
假如,对自己要求不高,我会指出问题,这样对方接受不了。若是一个错误犯上好几次,那我也受不了。
所以,正确理解这件事应该是,能遇到和自己同频的人是一种机遇。但没遇到的时候,自己依然有办法调整自己的频率。
毕竟最终对自己成长负责的人,只能是自己。包括我自己。那我的老师是谁呢?答案是客户。
客户用钱来投票。我做对了,“老师”会用钱奖励我。我做错了,“老师”或许会惩罚我,或许不再理睬我。
所以,我必须自己不断调整自己。完全对自己负责。其实,生活中,你的客户、你的朋友甚至你的“敌人”、竞争对手都是你的老师,他们时刻都在“教育”你。
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人人都是研究生,时刻研究解决问题的正确的路、更好的方式方法。
以上我讲的都是心态。状态对了,剩下的就好办多了。因为方式方法往往是最简单的。那些总想知道方式方法的人,认为方法技巧才是关键,其实搞错了重点,正确的心态才是关键。
没有正确的心态,方法再好再多,都没用处,因为你认为这都没意义啊,和你无关啊。
接下来,就我个人的一些学习经验和体会。讲一讲方法论:
1、先学个一技之长。学哪个呢?答案也很简单,什么都可以。但凡日常用得到的,PPT,Excel,公众号排版等等,都可以。这里一技之长的含义,绝对不是“会”和“不会”的区别。因为这些东西无论谁,从不会到会只需要30分钟之内就可以搞定。
但是,“好和优秀”才是“一技之长”的真正定义。这其中的差别是,品质、效率、审美以及经验积累加上个人对事物的深刻理解,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就算是Excel这种技能,做得好的和做得普通,给人的印象也是天壤之别。尤其对混职场的同学们来说。比方说,排版吧,我也可以排好,但如果别人比我排得更好更快,那我就愿意花钱请人帮我来做这事儿。PPT,我也做得不错,但太花时间了,如果有人PPT做得更好,我也愿意花钱让别人帮我做。因为省下的时间,我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创造更大价值。别人找我做事也一样道理,客户也会写文章,但我若能写得更吸引人或者只是调整了一个标题,就可以帮客户增加一倍的收益,那么客户一定愿意付我更多的钱。
所有的价值体现不在于你花了多少时间,多少精力,而是你为多少人创造了多大价值。这也是我创业过程最大的体会之一。
2、一段时间集中精力打通关。学习速度和效率这件事,其实也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我早期学习效率也很低,一年看不了几本书,学不了几个课程。后来,总结了一下经验教训,发现是专注力不够。比如,我要学3门课,拖拖拉拉弄好久。效果也不理想。后来我改变了策略,这个月我只专注学一门课程,其它为辅,不强求。下个月专攻另一个。结果,不但“主修”课效率大幅提升,“辅修”课也因为提早进入状态,后面速度也加快了。
要点是全心投入,并且要出“成绩”。比如你学个PPT,那么学完后,你出了10个作品,这就是结果。
否则,那些所谓的学习都是假学。平常你无论干什么,做什么,都想着这个怎么和PPT有关系啊?嗯,就是那种“入魔”的状态。
你想啊,你这辈子都不可能再有机会这么入魔的搞这玩意儿了,所以就这么几天,不如好好享受其中吧。
这样的好处是,不但学了一个技能,还训练了自己学习能力。后面我再学什么,速度越来越快。
同样一个知识,我可能只需要1天或者几天时间搞定。这像不像练功法?练学习的功法。练到可以收放自如。要么不学,只要想学,就一定学得通。
3、重视基本功和工具的学习。学习能力这种功力,我不敢说自己有多好。但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深刻体会到基本功的重要性。比方说:我写研究生论文的时候,导师总让修改文章的目录和结构还有排版,一遍遍让我改。而我最得意的一部分内容,竟然让我删掉了。
对此,我特伤心,感觉导师根本没看我的内容。但在长达3个月的修改过程中,我终于悟到,论文的核心本质是“用科学严谨的方式表达观点”,假如你的结构不严谨,方法不科学,排版不专业,那么没人在乎你的结论。所以恰恰就是研究的基本功。
另外,一些好用的工具要尽快学起来、用起来,因为它们对于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比如我常说的思维导图、石墨文档,还有随手用便签纸记录灵感这些都是不错的工具和方法。以上是我常用的一些最最基本的方法论。
具体到某个领域、某个内容,还需要不断细化。
总之,健康是硬件基础,学习则是更新和优化我们的个人软件“操作系统”。
不想被时代淘汰,就从这些小更新开始做起吧。
学哪些技能,离钱最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