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心理学文章和心灵鸡汤都在说爱自己。爱自己换个说法可以是自爱力或者是自我关怀的能力。那么这个自己又是什么呢?
我自学心理学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各种心理学书籍摆满了我家的书架,每天浏览心理学方面的公众号已经成为习惯,只要有空闲的时间,都在学习。
心理学如同一片汪洋大海,我始终在迷茫的的探索,希望可以找到解救自己的方法,但是一直没有头绪。自己进行心理咨询也有八九个月了,直到最近才感觉对自己的了解有了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在网络上结识了很多患有抑郁症的朋友,都活的非常的痛苦,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处在一个对自己非常自责的状态里面。有一位大姐,因为他儿子当初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有分歧,听了她的,结果没有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她自责抱怨,连门都不出。
我也曾经身处一个事件当中,我和一个男人有一些情感上的纠葛,当初我认为所有的事情全都是我的错,我非常羞愧,处于一个过度自责的状态当中,为了逃避他甚至离开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内心的煎熬自不必说。
一个事件发生了,有人认为这是对方的错误,有人认为这是环境造成的,还有人认为是自己造成的。而大部分情况下倾向于是自己造成的,这就是内归因,就容易患抑郁症。
举例说明:一个公安局的刑警队长,很优秀的。在一次布置抓捕罪犯的行动中,他的一位同事被罪犯开枪打死。刑警队长十分自责。
他认为如果自己把行动布置的再周密一些,考虑的再详细一些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他认为是自己的错误导致战友牺牲。后来,他在不断的自责当中,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就是典型的内归因。
那么,抑郁症病人为什么会倾向于内归因呢?原因如下:1 性格追求完美。总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的人就喜欢找自己身上的毛病,改正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完美。2 家长教育严格。严格的教育会导致孩子总是找自己的问题。
抑郁症病人为什么会倾向于内归因呢?比如,家长经常说:“别的孩子打你,为什么他不打别的小朋友呢?别人打你,你就要想想自己哪里做错了”。
我儿子校友的妈妈是做保险的,也不是很熟。她请我吃过两次饭,我请她吃过一次。有一次我家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她有帮我分析,算是帮过我吧。我有想投保,她帮我设计了一份保险,价位有些高。
我感觉自己有些承担不起,因此想拒绝她。内心就突然变得很复杂、很难受,能量突然一下子就低了。
我会想,她帮过我,还帮我出了方案,如果我拒绝她了,她会不会生气。我头脑里面全是她怎样,她会不会生气,会不会失落。
忽然我头脑里面又有一个非常微弱的声音在说:我本来就经济不宽裕的。我应该先考虑我自己的处境。那个自我的声音是那么的微弱,当我意识到以后,我自己吓了一大跳。
我依稀清楚的知道,如果想要康复,一定要确立起自我来,学会去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慢慢的让那个微弱的声音变得强大。
过去受了那么多罪,就是因为忽略了自己,把自己给忘了。回想起我的小时候,母亲家庭教育特别严格,什么都要听她的,如果不听,就要受到严厉的羞辱和惩罚。
抑郁症病人为什么会倾向于内归因呢?母亲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就是:别人怎么想我们呀。好像别人怎么想我们,比我们自己过得舒服不舒服更重要。所以头脑里面的思维都是就在想别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
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天生情感细腻,我母亲头脑简单。她从来不理解我,不能站在我的角度上考虑。在情感上对我非常的淡漠。以上种种导致了我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忽视。
当父母看不到孩子的感受,孩子会觉得哭等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是不合理的,他就会压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尽量不再表达感受;
当父母否定孩子的感受,他就被养成了自己的感受不重要,而必须按照父母的感受来的行为模式,长大后,他就尽量多去照顾别人的感受,而对自己的感受熟视无睹。
这是一个二元的世界,我和你。而不一个一元的世界,我的世界只有你。当我的世界只有别人,一切都在围绕别人转时,我自己势必会越来越枯竭和萎缩。我活的越来越痛苦,我的生命力会越来越弱。
解决的办法就是学会去看到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感受。对自己的情况感同身受,学会去同情自己,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学会为自己发声,为自己说话。
当我们看到自己以后,学会去合理的拒绝别人是我们需要做的。有时候不拒绝别人就是对自己利益的放弃。
在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需求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立场。 自我坚定的表达拒绝,不仅不会让对方感到不悦,还会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我的拒绝。
找回遗失的自我,她被我忽略太久了。小时候她是被我的父母忽略。长大后,被我自己忽略。她一直在苦苦的等待,等待我去看到她,等待我去救赎她。我会好好的爱她、照顾她,让她不再虚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