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你不知道的知识-16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旧唐书》是一部官修史书。书上题了“刘昫等奉敕撰”[2],其实刘昫只是在《旧唐书》修成时正好新任宰相,由他领衔进呈,于是在书上写了他的姓名。实际上真正主持纂修的是另一位宰相赵莹,他在后晋高祖天福六年(941年)二月组成纂修班子,先后有张昭、贾纬、赵熙、郑受益、李为先、吕琦、尹拙等人参加,到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六月修成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一共二百卷的《旧唐书》。只是修成时赵莹调到地方上做节度使去了,这个功劳才落到了刘昫身上。
当然,赵莹等人纂修时也是有大量现成的文献作为依据的,否则本领再大也不可能在短短四年修成二百卷的大史书。要弄清楚其中的究竟,还得从唐代怎样纂修“国史”讲起。所谓国史,就是指本朝的历史。我国很早就形成了一个好传统,每个朝代都及时纂修自己的国史,等改朝换代后就可根据已修好的前朝国史比较顺利地修成纪传史。这种修国史在唐代已做得很认真,制度也相当完备。当时在宰相的办公机构门下省设置二名起居郎,中书省设置二名起居舍人,分别记皇帝的“行”和“言”。所谓记行,是记以皇帝名义处理的国家大事,每天皇帝上朝听政时起居郎随同百官朝见,百官退出之后,皇帝和宰相议论国家大事,起居郎就在旁执笔记录,以后按年月日编成《起居注》。“起居”就是指皇帝的举动,“注”就是记载的意思。记言呢?当然也不是记皇帝随便说的话,而是指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命令。
这部《旧唐书》总的说来是修得成功的,它保存了大量的史料,在记述唐代历史的旧史书中是内容最丰富、最全面的一部。尤其是宋以后除《顺宗实录》外所有唐代的实录、国史都失传了,这部《旧唐书》就成为了解和研究唐史的主要依据。当然,这并不是说它没有不足之处,尽管这些不足之处是第二位的。
说具体点:
(一) 武宗以前的本纪都源出实录,肃宗以前的还可直接根据国史的本纪,所记大事和年月日一般都比较可信。武宗以后没有实录可依据,只好就征集的零星史料排比编写,内容自不能如武宗以前充实。年月日也间或发生差错。
(二) 志则一般修得不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