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上映时我机会没去看,是有一点遗憾的。而新海诚的名字最早接触是我读高中时,那时常看《看电影》杂志,其中有一期介绍过“新海诚未定名新作”(按时间推 算就是那部最烂的《追逐繁星的孩子》)。
很多年以来我大致认定新海诚作品=无病呻吟的小清新,即空洞没有意义但在豆瓣被追捧的电影。每每他的新作出来,无非是被赞扬画面如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真要去找些客观影评,没有不提到剧情硬伤的。长期被小众追捧商业上也没点起什么波澜,直到去年《你的名字》横空出世,票房一路高歌终破200亿日元,得以一窥不可一世多年的《千与千寻》。
错过了院线,时隔快一年才有机会看《你的名字》,我决定先补补只闻其名的新海诚作品。首先看的是《云的彼端约定的场所》,大致坐实了我的刻板印象—白白浪费了北海道赤化分裂的世界观设定。接下来的《秒速五厘米》观影体验稍微好一些,看完受辱感依旧。我无比欣赏新海诚对天空云彩的洗好,《秒》里莫名其妙的火箭发射更是我所热爱的。但这些却被幼稚的故事糟蹋了,还不如舍弃剧情和台词,只画少年少女,孤立在背光的星体下的意识流。如此我愿欣赏上几个小时。
顺带一提,新海诚当年最受追捧的画面在FHD标准化的今天看来也没有太多新奇。我清楚480P时代的人们第一次看到1920x1080动画的震撼,但现在不少深夜动画第一集已经能够匹敌了。

剩下的两部《追逐繁星的孩子》、《言叶之庭》我没有耐性看了,直接跳到正主。《你的名字》体验和前两部完全不同,这是个成熟的电影,剧情工整节奏流畅。这个故事好不好已经被讨论太多。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部真正的日本动画,我们所喜爱的那种日本动画。
电影前十五分钟我就觉得三叶好可爱,三叶好萌。萌这一点是新海诚之前的角色不具备的,无论是佐由里还是明里,都如苦情花瓶韩剧女主一般。而三叶去东京电车里找到泷时脸红娇羞的模样,足以让我们喜欢。



演出方式,是一部日本动画给观众带来体验的最基本因素。我们看Anime是为了什么?如果完全按照真人影视的方式来作动画。失去Anime特有的精髓,便让人食之无味。而一开始几处三叶脑内画面的分镜便表明《你的名字》与之前的新海诚电影有多么的不同。
没变的是天空和星体,有哪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会不喜欢宇宙,不喜欢地球之外的事物呢?由彗星带来的故事在日漫里稍显老套。但身着浴衣的少女站在被划亮的夜空下怎么看都不腻。得益于东宝的实力资本,本作画面相当精美,在城市的屋顶看着彗星散落简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独。且这份美丽是服务于剧情中的,之前说过,拥有美丽画面的电影要么用之辅佐剧情。要么干脆重点不主张剧情。《秒速五厘米》第二节巨大的火箭升入空中那场景很美,美到我根本不愿关注背景下的少女失言。而互换身体的两人站在环形山顶上,身后是云海和变成湖泊的小镇。我们很期待这风景接下来会如何。


很多人说看《你的名字》会发现不少其他作品的影子。我看时想得最多的便是《星际穿越》(时间理论,尤其是男主意识回到三年前喊三叶逃走的一段)。其他浮现在记忆的片子还有《忧郁症》、《彗星来的那一夜》等。但基本上剧情并无关系,要说新海诚和东宝的编剧从其他作品获得灵感是肯定的。但在这个编剧衰萎的年代,无论怎样方式,获得好的灵感太重要太不易了。全片剧情在我这里是很过关的,逆转未来的关键点那里有些含糊但不是重点,我们只消看到三叶跑下山救了大家便满足了。至于片尾两人要足足等上八年(男主少三年)才能相见,总得将就一下导演的个人爱好,他喜欢的就是这种调子。
最后要说我对《你的名字》有点不满,便是那几首歌了。放歌来渲染剧情挺俗但绝不是不可以——只要放的歌好听。但片里出现的歌,真的有点难听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