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4日 星期六 晴
医生诊断田不乖缺乏锻炼,气血不足,开了一些补气血的药,花了52块钱。老田回家得知缘由开始唠叨起来:“妞,你看吧,这点儿药就52块钱,你去锻炼省下来买点啥吃的不好?再说锻炼的钱已经给过了,你上班就把健身的东西带去,下班外边吃点就去……”
田不乖低眉顺眼只是嗯嗯连声。
![](https://img.haomeiwen.com/i5067877/80c9c8a525781f61.png)
晚上健身回来,老田又开始提建议:“闺女,要坚持锻炼呀。你上班把东西拿去,下班去找你妈,和她在厂里餐厅吃点儿,然后就去锻炼。”
田不乖回说自己的下班时间不确定,没办法一起吃饭。老田的思想还陷在“下班直接去健身房”之中,跟着又重复多遍“上班带好东西,下班直接去健身。”
田不乖面露不快,开始有些不耐烦:“我是去健身还是去上班?拿那么多东西让老板咋说?”
老田说:“你可以放车篓里不拿出来。”
“要是丢了呢?我们的车都放在路边,那不会丢了?”田不乖连珠炮似的轰炸老田,老田节节败退,还不忘掩饰自己的不敌,又来回重复“锻炼要坚持,要坚持锻炼才能有好身体”的车轱辘话。田不乖语调开始变高,反问:“我没说不去锻炼啊,只是下班来家收拾东西再去,不行吗?”
老田哑口无言败下阵来。
看着这场好戏上演,旁观者的我只能偷偷暗笑,私下里再说老田:你就想一下子把闺女打造成百毒不侵的女汉子,太急了吧!老田无语。
![](https://img.haomeiwen.com/i5067877/2f462c2c7be20607.png)
各位看官,这样的场景有没有似曾相识?或者经历过,看到过,听说过。
爹娘苦口婆心:孩儿啊,你要努力学习啊。
孩子回答:嗯嗯。
爹娘再次语重心长:孩儿啊,努力学习,放学回来就赶快把作业做完,再多做习题巩固提高。
孩子继续敷衍:嗯嗯。
爹娘复读模式开启:孩儿啊,为你好呢,回家就写作业。
孩子耐心尽失,开始白眼开始吼:你咋知道我不好好学习?累了一天,我就不能先休息一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5067877/6414b0ac5bf46f98.png)
这就是家长在思想上与孩子不能同步造成的结果。你有你的要求,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想说服孩子听从你的安排,首先就要明确目的,了解孩子当下的所思所想,而不是沿着自己的思绪去要求孩子。
老田与田不乖不欢而散。虽然他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闺女通过锻炼强健体魄,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他并没有考虑闺女做不到坚持的主要原因,一是懒惰心理,二是畏难情绪。
一个人一天里不可能永远正能量,他总会有些情绪需要调整需要消化,你想让她劳累了一天,马不停蹄再去做下一件事,除非她是机器,按下按钮就能根据设定程序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可惜她不是,那就要给她一定的时间去调整自己,而不是命令。
学习是同样的道理,先认同孩子是有意愿好好好学习,剩下的就是如何做才能实现好好学习的愿望,这就需要在思想上和孩子同一个频道。比如现在的田不乖,从医生那里懂得只有坚持锻炼,才是唯一能让她摆脱身体痛苦的方法,我们约法三章:
1.读书《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让实实在在跑步的人告诉她什么样的痛苦是正常的,运动的喜悦是怎样获得的,坚持下去能得到什么;
2.每周运动六天,这六天先行走热身,7:30跟健身房安排的课程提升能力,每周放松一天。
3.keep上上传运动数据,并记录运动感受、感悟,看别人的经验文章,带动自己坚持下去。
我知道,所有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许她会停顿,也许她会动摇,但没关系,懂她的难、懂她的痛,然后鼓励加督促,她总会感受到怎么做才是自己最好的选择。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