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来说过年的记忆总是停留在很小的时候,而且在那个动乱的十年以前,才有些美好的回忆。自那以后的很多年,过年除了食堂会餐时有肉,基本上对过年没有什么太好的印象。
小时候过年妈妈会给我哥俩买炮仗,一封(100个),哥哥和我平分,一个人50个。然后拿支点着的香一个一个的放,又很舍不得,就去捡人家炸哑火的来充数,只是那玩意儿引线短,见火就炸,常常被震撼得眼冒金星。
记得有一次过年我和哥哥刚刚分完炮仗,鬼使神差地我就用火柴点着了张废电影票,然后就点着了旁边放着的我那50个炮仗,于是乎在屋子里听到了震耳欲欲聋的连发50响。当然的后果就是这年我没有炮仗可放啦,哥哥咬了咬牙,把他的炮仗分给了我一半。
60年代中期那个特殊的时代开始以后,世事变迁,就再没有什么值得记住的印象了,感觉在不断瞎折腾,记忆里爸爸妈妈过年都不得消停,当然是都回不了家,全家人各在各的食堂打饭吃。过什么年?一家5口人能够聚齐在一起吃个饭都不可能,那个年代爸爸妈妈的压力都很大,也怕是只有拼命工作才可减轻一点吧。那个时代大家都是住公家房,我们基本上两年搬一次家(也就是换间房子),“家”的概念淡漠,所以过年的什么年夜饭、贴春联、放炮仗等等等等我家都没有,就是在年三十各自的食堂有点定量的肉吃,就已经是很高兴的事情了。
那十年正好是我从上学直到毕业这段时间,因此上对于过年过节很淡然。后来“改开”以后,都走上坡路,日子就一年比一年好了起来,关键是不再弄什么三六九,不再有那些压力,慢慢的对过年才有了兴趣,也才算是有了些年味儿。
当然现在是完全不一样了,一到过年年夜饭、包饺子、炸酥肉、煮皮冻、八宝饭、气锅鸡,贴春联、挂灯笼……南北混杂一样不少。我们这一代人当中总会有一些人喜欢怀念过去,我一点都不,我觉得小时候之所以容易记忆美好,那是因为那些缺吃少穿、人上人下的风霜雪雨,都被父母用并不强壮的身体为我们挡住了。
对我个人来说,日子当然是今天的好,年味儿肯定是现在的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