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东汉时,有人于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光为此而入狱。时年仅十五岁之霍谞上书予商,为光辩白。书曰:“光位极州长,素来奉公守法,无纤介之罪,纵于诏书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犹如人在饥时,以毒草来充饥;而于渴时,饮鸩酒以解渴,甫一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丧,焉可为哉?”商阅书后,甚觉有理,呈于皇上。未几,光免罪获释。
通俗点说饮鸩止渴就是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鸩:古代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饮鸩止渴”常误写为“饮鸠止渴”,应注意。】
类似的成语还有
剜肉医疮
饥不择食
涸泽而渔
杀鸡取卵
抱薪救火
挖肉补疮
当然今天的主角是饮鸩止渴!
前面说的这么多都是古人的解释,并且流传至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还会继续流传下去,首先我必须明确一个观点我没有任何质疑古人的观点的意思,(手动狗头保命),脑补没仔细看文章的键盘侠:呵呵,你这个shabi,你什么水平啊?你是中文系毕业的啊?你对古典文化这么了解啊?你参与编撰过新华字典啊?谁给你的勇气随意质疑成语的意思?
如果有这样的键盘侠,我也没办法,我只能耸耸肩,我水平很低,我没什么文化,不是中文系毕业的,从来没在其他平台发过字更别说编撰新华字典了!
但是我只是想说字是死的,人的思想是活的,一个成语本来就应该有多重意义,尽管这个意义并不被大众认可!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小故事,一个人在沙漠里迷了路他不知道东南西北就这样走着,他身上也没有食物和饮水了,只有一瓶毒药(有点扯不好意思!)这个时候他有两个选择,要么坚决不喝这瓶毒药,哪怕渴死了!要么冒死一博喝了这瓶毒药,毒药里面的水会带给自己临死前最后的快感!而毒药成分也会瞬间杀死自己!
意志坚强的人:我肯定不会选择喝那瓶药,我哪怕是渴死最后脱水休克,窒息也不会喝那一毒药里面的一点点水。
当然这无可厚非,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
但我只是想说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是邱少云,能在烈火焚身的条件下不暴露位置,每个人都像江竹筠(江姐)那样意志坚定,不泄露中共地下党机密。
意志薄弱的人:如果处境实在困难,我会坚持不下来的,我没有信心走出沙漠,我还不如一口喝了这瓶毒药,在享受解渴的快感时结束生命。
不知道你们的感觉如何,我觉得真的一个一般的人(我说一般人)在遇到这种绝境也会选择这个方法,也不能说这个就是意志薄弱吧!这更多的像是一个最优解!
如果把小故事的限定条件再改改,当你还在坚持向前走坚决不喝一口可以解渴的毒药时,没有人知道,你也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其实一开始就在南辕北辙,而那个已经准备放弃一切,准备解脱,一口喝掉的毒药竟然已经过期啦!不仅解了他的渴还给他提供了能量,当他躺下的时候以为一切都结束的时候却发现什么事没有,躺下又站起来的过程不自觉变了方向,走对了方向!
可能这个观点有点消极,也肯定会有很多人反对,但是你也没办法限制我怎么想,限制了我的想法岂不是和文字狱一样了?
还是那句话:饮鸩止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解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