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觉得我是自不量力,竟敢与张爱玲并排,但还请大家先别急着嗤之以鼻,听我来讲明白。

读师范毕业,张爱玲我是知道的,映像中是读过她的文章的,可那时较喜欢鲁迅、萧红、矛盾、萧军等左派作家的文学作品,估计是我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作祟,对他们很是崇拜,看的大都是他们的。随也没有去了解过这位女作家。
缘分是天注定的,就像恋爱一定不是一次就圆满了的!
去年,我深陷前男友的背叛与离去无法解脱,整日郁郁寡欢,之前做好的心理准备全部化为泡影,失恋真的是件痛苦的事。这时的自己也急需一个快速走出去的出口,想办法去释怀。文艺气息便在这时起了作用,在逛超市的图书区时,找到了一本《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就光这书名就为我道尽了良药,心门且也开了缝隙。书中的第一篇便是讲:张爱玲与胡兰成——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真正认识张爱玲时,竟是我们同被薄情男人所背叛的时候。
看这本书在读他们的过程时,我没有去搜过胡兰成是长什么样子的,书上只有张爱玲的图像,一位身穿旗袍的发型时髦的清冷女作家。书中讲诉了两人的爱情恩怨,也将一个文学传奇带到我的世界。
胡兰成一个有名的汉奸文人,亦是位多情薄情之人,在《天地》上读了《封锁》便开始了“纠缠”张爱玲之路。张爱玲是文学大家们口中的不一般的女作家,她“清嘉冷冽,目下无尘”却在遇到他以后“低到尘埃里”,就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位连弟弟都不愿熟络的人沉沦在胡兰成的多情里。再返回到那个动荡年代,她竟是不顾胡兰成所背负的反民族大义,即使预见了他的汉奸身份将会带来怎样的下场,且两人刚好时,胡兰成还有家室,甚至还有别的女人,但她还是嫁给了胡兰成,写了那一张纸便算是成婚了。
短短的半年时间,两人熟识、热恋、闪结又面临了分别,这一分别“她与胡兰成之间的线便轻易断了”。胡兰成去武汉搞日本人刊物,认识了周训德,转眼就忘记了与爱玲的誓言,追求了周训德,还写信向爱玲讲诉他们两人之间的故事,我想任何一个女人都不可能受了这一点,爱玲体谅他在外的难处,没有发难,可谁知胡兰成在随后逃亡时,又和范秀美走到一起,爱玲随去找他,他竟是说不出对她的承诺。爱玲是彻底明白了,可还时不时的接济胡兰成,帮他收拾烂摊子,在那个谁都不好过得日子里,爱玲还是尽全力帮助胡兰成。胡兰成确像狗皮膏药是的“粘着”爱玲,一点都没有为她着想过,表现出的满是别的女人对他是多好,爱玲俨然能在自欺欺人呢?终究忍不下去了,时隔一年,便写去了“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了的”决别信。爱玲决别了便真的诀别了……
任张爱玲如何的有才华,终究也是躲不过爱情的魔咒,就像作者将陈村的话拿来诠释了女人最需要的东西“无数人的一生,所缺的就是这‘懂得’的目光”。正是这个“懂得”,又有多少女人爱了呢?
正当我觉得遇到那个对的人,那个了解我的人,却也是因为多情,而去寻找更多的刺激,全然忘记了当初的承诺,当初的美好。虽然较张爱玲,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可作为女人,张爱玲也只是一个单纯的小女人,我们都在找那个懂得的人,我们可以忍,忍不了再忍,可当爱情真的变了,我们定会转身离开。我们难过还是会难过,甚至刻骨铭心的觉得放不下,但不要联系,随着时间,我们自己会痊愈。爱来时尽情的爱,爱没了不强留!注定分开的人,不挽留,因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时隔一年,我有了要写作的心,便尽可能的多买书,觉得书多了才对的起将要走的这条路。
就是这个时候有了《魂归何处--张爱玲传》,张爱玲便又进入我的世界,这本书看了近一个月才看完,一是因为张爱玲的作品太多了,她的一生都很有传奇色彩,我又想拼命的记下来些什么,然也还是惊叹于她的才华与命运多舛。二是作者的写作水平有些高啊,读起来还破费头脑的。要说看完有收获吗?好像是有些,也都是自我感触较多一些。
首先,明白出一本书,真不容易,特别是写传,不知道要考究多少历史资料,还要保证绝对的真实性,实在是费时费力费纸笔。
二呢,作者写作功底厉害,特别是那么多的疑难字词,让我吃了些苦头,看来我的路还要走很久呢。
三呢,张爱玲真的是个传奇人物,同样八岁的年纪,我在跳皮筋,她在读《红楼梦》。同样初中时,她还小我两岁,不是发表小说就是发表诗词。同样23、4岁,她正值作品高产期,我还在晃荡……,差距是如此之大。
可看着看着,我知道,我是写不出她这种风格的小说的,不过当然,我首先没有张爱玲的文学功底,但其次,我们性格太不相同,在那黄金生长期,她受得精神创伤太重了,以至于一直笼罩着她的一生,读过几篇她的小说,看的我都有些害怕,她善用参差对照的手法表现人物内心深底的东西,文章中“述说的是一个个家庭与人的悲剧”,我也是断不会学她这样的,我害怕那种悲伤与阴暗,还是写些明媚的东西好一些。
一面感叹张爱玲天生的才气,可她人生又极其悲凉, “幸与不幸运的相互依存才有了文学史上的张爱玲”,虽然我不喜欢她对生活的态度,当然也是因为她是张爱玲,但我们同样寄情于文章。
她的散文我是较喜欢的,我也喜欢写些散文,可以学习学习,那种淡淡的忧伤还是美妙的。
张爱玲最喜欢的《红楼梦》一直是我没勇气读完的,而她对它很是钟爱,我想下一步我也是要读它的,是不能躲掉的。
评论张爱玲,我是没资格的,文笔也是不合格的,只能先拿与她的小缘份,再对照她来写一写。我的文学路还很长,我也没想一步登天,所以我努力着,努力的向她们靠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