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章集读书
38 紫式部《源氏物语》(节选)导读

38 紫式部《源氏物语》(节选)导读

作者: 苏缘sharon | 来源:发表于2021-08-24 06:03 被阅读0次

    一、内容概括

    《源氏物语》分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写光源氏的故事。光源氏是日本天皇的儿子,但因母亲身份低微而受排挤。他娶左大臣的女儿葵姬为妻,同时又追逐空蝉、夕颜、末摘花等众多女性,还与皇后私通生子冷泉。这时政局发生变动,天皇将皇位传给弘徽殿女御所生的朱雀,光源氏被迫自我流放。后因朱雀病重传位于冷泉,光源氏回京后飞黄腾达。然而,由于宫廷内部斗争激烈,家庭生活不圆满,光源氏最终落发出家,郁郁而死。后半部写薫的故事。薫是光源氏之妻三公主的私生子。他性格阴郁,对自己的出身感到苦恼,对所拥有的锦绣生活并不在意。在感情上,薫也得不到满足,虽然娶天皇的女儿为妻,却又去追逐八亲王家的大女公子和浮舟,但都以失败告终。本文选的是《源氏物语》的第一回。

    二、作者简介

    紫式部(约978-约1016),日本女作家。

    本姓藤原。她出身中层贵族家庭,自幼丧母,由父亲抚养成人。其父通晓汉诗和歌,熟读中国古代典籍,对紫式部影响颇深。998年,她与年长她很多的藤原宣孝结婚,两年后丈夫死去,与女儿相依为命。1006年,她进入后宫,担任一条天皇中宫的侍从,为皇后讲解《日本书纪》和《白氏长庆集》等书,教授皇后汉诗和才艺。1011年紫式部离开后宫,至于她的逝世年月则难以确定。紫式部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宫廷生活经验为其创作提供了素材。除了《源氏物语》外,她还留有《紫式部集》、《紫式部日记》两部作品。《紫式部集》是她的和歌集,共计收入128首和歌,记录了她从年轻到晚年的生活感悟。《紫式部日记》记述她1008年至1010年之间在后宫的生活,包括宫廷典议和其他女官的品貌性格。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是她的代表作品,被称为日本传统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堪比《红楼梦》在中国。

    三、《源氏物语》开篇第一回的主题

    作为《源氏物语》全书的开篇,第一回不仅引出了本书前一部分的主人公光源氏,也为全书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作者首先讲述了天皇对桐壶更衣的专宠,她因此遭人妒恨,生活极不如意,最后郁郁而终。她的儿子光源氏自小便生得玲珑可爱,深受天皇喜爱。然而事关太子之位,所以光源氏虽年幼,也不得不卷入残酷的宫廷争斗中。光源氏的风流品性也早早流露出来。光源氏虽然与葵姬结为夫妻,却并不与之情投意合,而是对长相酷似其母的继母藤壶倾心不已,后来发展为两人私通。

    四、《源氏物语》开篇第一回对人物形象“美”的表达

    本回通篇弥漫着淡淡的哀伤,尽管对美做了极致的展示,但最终都是美的徒劳,恰似一场繁华落尽的樱花盛宴。作者对各位美人作了精心的描绘。光源氏的母亲桐壶更衣容貌风采,优雅可爱”,“人品之优越、心地之慈祥”无出其右;藤壶妃子肖似桐壶更衣,也是盖世无双的美人葵姬虽不是绝世之貌,但也生得“娇艳可爱”。对光源氏的描写,作者更是不吝惜溢美之词,反复使用“盖世无双”来修饰。文中有一处细节更显其美。光源氏参加行冠礼时需改作成人装束,要剪掉童发,而执行剪发的大藏卿竟因其发美而不忍下手。但是,《源氏物语》中的美虽然缤纷,却并不华丽喧嚣,各人的美中始终透着孤寂凉薄。桐壶更衣的美为其带来恩宠也带来祸患;葵姬虽美却无法赢得光源氏的爱,终是凄凉之美;藤壶虽美却不过是桐壶更衣的影像,身上仍然背负着天皇与光源氏对桐壶更衣的哀思;光源氏的美更是其风流孽债的源头、悲凉命运的肇始。

    五、《源氏物语》开篇第一回的艺术特色

    首先,展现了全书诗文浑融,和歌与散文相得益彰的文体特点。

    作者在叙述中不时插入诗歌吟咏,恰如其分地烘托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比如,命妇回宫时,见凉月西沉,夜天如水,不禁吟道:“纵然伴着秋虫泣,哭尽长宵泪未干。”太君听闻后,有感于女儿桐壶更衣红颜薄命,以“哭声多似虫鸣处,添得宫人泪万行”回应命妇,个中凄凉于字里行间流溢出来。

    其次,本回充分体现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物哀”的审美品格。“物哀”是接触外界事物时,自然而然产生的幽深玄静的凄美情感。它的情感表现方式不是爆发而出,而是在情景交融中一丝丝渗透出来。文中人物皆生得一颗易感之心,无论是天皇对桐壶更衣的眷眷爱意,还是太君丧女的悲痛欲绝,都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而多为触景生情,以景衬景。

    六、知识链接

    1、物语。日文“物语”一词,意即故事或杂谈之意。它是在日本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向独立小说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形成于公元10世纪初的平安时代。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我国六朝、隋唐传奇文学的影响。

    2、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物”是客观存在,“哀”是主观情感。“哀”有着感叹的意味,内涵有同情、哀伤、悲叹、赞颂、爱怜、怜惜等诸多因素。“物哀”就是“物心合一”。日本国民性的特点是“更爱残月、更爱初绽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儿,因为他们认为残月、花蕾、花落中潜藏着一种令人怜惜的哀愁情绪,会增加美感”。这种无常的哀感和无常的美感,正是日本本的“物哀美”的真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8 紫式部《源氏物语》(节选)导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kj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