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卡的救赎》,很庆幸自己能够遇上这本书——它像是一个礼物,让我能够在书中看到自己的部分。
生命那么美好,人为什么会有轻生的念头呢?
十几岁的沙卡说:“我累了,不想再追寻爱和幸福。根本没有人爱我,家人不需要我,新学校也与我格格不入。”绝望中,沙卡跟疯子一样想象着用手中的枪爆掉自己脑袋的场景,隔着纸张,都能感觉到让人窒息的压抑、黑暗,又像有烈火在沙卡的身体里熊熊燃烧一样。
可以说,沙卡的前半生非常不幸。
首先,家庭不幸,父母关系紧张,吵架、冷战、分居、和好,最后彻底分开,成长环境让人担忧。
其次,母亲的暴力和冷漠。沙卡从小就生活在母亲的暴力对待下,扇耳光,脱光衣服被鞭打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十四岁时,沙卡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母亲没有如想象中一样去找寻自己离家出走的孩子;后来,在街头生活中,他身中数枪,休养期间母亲从来没有打电话问候过一句。
第三,父亲的懦弱和不善表达。母亲对沙卡从小到大的暴打,软弱的父亲,从来没有加以阻止,而是选择了听之任之。从后面看,父亲也并非不爱沙卡,只是他跟中国式的父亲一样,从来不去表达。
第四,跟他一起混街头的朋友可以为了利益随时背叛他,打他甚至将他置于死地。
第五,大环境对黑人的歧视和冷漠。
他想到了死。
我也有过自杀的念头,比沙卡当时的年龄还小一点。
——我的父母是有些重男轻女的,我是家里的老大,从我出生到大概6岁的几年,母亲流掉过两个妹妹,送人送过两个。6岁不到的时候,家里终于迎来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儿比我聪明,比我活泼,比我可爱,我便常常被忽视。
七八岁的时候,我有了自杀的念头,还像模像样地给父母写了“遗书”,希望父母能够明白是他们的忽视让我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那封“遗书”被我丢在抽屉里,母亲无意中发现了,母亲当着好多亲戚的面将这件事当做谈资一样说出来,还恶狠狠地说,真是快要气死我了,我恨不得一下子掐死你。我在一旁,闻言尴尬落寞、失望到不可置信,紧紧闭口不言。
所以,人为什么会想要放弃生命呢?大概是因为不被爱和需要,或者说是感受不到爱和被需要。
人又为什么能够改变向好呢?
从十四岁开始,离家出走、流浪街头、贩毒、吸毒、上瘾、被乱枪击中,再到杀人、入狱获刑失去自由,沙卡的人生一路向谷底跌去。杀人犯、瘾君子还有未来吗?
可是,后来的沙卡写书、出书,和美好而又有力量的艾博妮恋爱、结婚、生子,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他自己也是脱胎换骨,变得平和、温柔而富有责任心,并竭尽自己的力量帮助跟他一样处在底层的人士去面对过往的创伤。
沙卡的转变,最初的原动力当然是来自于他的内心,他内心对这个世界的爱和留恋;可是,如果没有艾博妮对他的鼓励,没有父亲的支持,没有社会对他的接纳,他能够站起来吗?
沙卡说,“出狱后,你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身边的人态度。”沙卡的幸运在于,他成功地从挚爱之人的身上以及社会大众的身上获得了温暖和力量。
我的经历比沙卡的经历当然要单薄很多,可是,我自己的疗愈之路走得并不是那么顺利,正是因为走过,我才知道这个征程有多么艰难。
我跟他一样,看书,从书中获取知识和力量,学着理解别人,理解自己的行为,也学着接纳自己。我交朋友、恋爱,爱别人、被人爱,也学着重新去爱自己,在爱中汲取温暖和力量,让自己有勇气去面对不堪的过往,哭着面对,然后自己也渐渐变得平和而柔软,我开始能够理解母亲,原谅母亲,并改善了与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
所以,人又为什么能够改变向好呢?大概是因为爱和接纳。
沙卡面对破败的底特律,相信它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有各种可能。他说,就像我一样,即使经历了街头生活的痛苦、恐惧和种种打击,依然有希望从头来过。希望依旧在,并且永远都会在。
——因为爱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