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古代文化
【史记成语(三十六)】不朽的奇谋——刑余军师

【史记成语(三十六)】不朽的奇谋——刑余军师

作者: 公子小眠 | 来源:发表于2018-12-29 23:06 被阅读4次

    [成语]:批亢捣虚

    [释义]:批:用手打;亢:咽喉,比喻要害;捣:用棍棒的一端撞击。指抓住要害,乘虚而入。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成语]:形格势禁

    [释义]:格:受阻碍;禁:制止。原意是抓住斗者的要害,殴斗者会因形势的限制而自然分开。后来用以形容事情被形势所牵制而无法进行。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成语]:围魏救赵

    [释义]:指在军事上把围攻来犯之敌的后方据点,迫使其撤回兵力,从而更好地歼灭敌人的策略。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看起来篇名是两个人,实际上传主是三个人,除了孙武和吴起之外,还有一个孙膑。

           孙膑的大名,从小就出现在教科书上,那时候《田忌赛马》一文,有趣而又发散思维,现在看起来一个很是简单的概率问题,在当时成为孙膑智慧锋芒的小小见证。

           作为孙武的后代,孙膑继承了祖上强大的军事基因,虽然隔了一百来年,但是却建立了丝毫不输于祖先的业绩。

           相传孙膑的原名叫孙伯灵,司马迁则并没有详细考证这一点,索性直接称呼他“孙膑”,而且三言两语就把孙膑遭到同窗庞涓迫害的故事说的明白,“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后世文人们对这段故事非常感兴趣,有的给孙、庞二人安了个鬼谷子作为老师,有的则是把他们和苏秦、张仪放在一起当成同学。总之,各种版本里,庞涓和孙膑都是一对冤家,孙膑的能力略高于庞涓,而且为人正派,庞涓出名较早但处事不择手段。庞涓担心师弟孙膑将来是自己一大劲敌,就利用自己魏国将军的身份,捏造罪名砍去了孙膑的双足,让他再也无法带兵冲锋陷阵。

           因为砍去双脚是战国时期的膑刑,可能这就是孙膑名字的来源。

           学业有成准备宏图大展,就惨遭昔日哥们迫害,风华正茂的青年落得个双腿残疾,孙膑的生理和心理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双重打击。但是他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一方面装疯卖傻迷惑庞涓,以保存自己的性命;另一方面利用齐国使节出访魏国的机会,偷梁换柱,藏在使节的马车里逃到了齐国。

           齐威王很赏识孙膑,而田忌和孙膑也相处莫逆,这位侥幸逃出生天的断腿兵家,从此走上了建功立业的道路。

           公元前354年,魏国以庞涓为统帅,攻打赵国,赵国无奈,向齐国求救,而齐国援军正是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田忌要带兵直奔赵国,但孙膑有不同意见,“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多么天才的见解!不是直接去解救弱势的一方,而是袭击强者的后方,迫使其回兵救援,然后以逸待劳,在半路袭击之。要注意的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很多名将依然是靠师出有名、严肃军纪、作战勇猛来获取胜利,能够转变思维灵活战术打仗的极少。

           为了向田忌说清楚,孙膑用了“批亢捣虚”和“形格势禁”两个词,抓住咽喉,避实就虚,根据魏国和赵国相互缠斗形势变化,捕捉战机,水到渠成地提出“围魏救赵”的策略,把一位军事家的指挥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果然在桂陵之战中,孙膑率军设伏,一举生擒了急急忙忙回援的庞涓。

           两年后,魏国与赵国和解,齐国在楚国调停下将庞涓释放。但看得出,这位心高气傲的庞将军虽然尝到了孙膑的厉害,但依然是不长记性。

           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又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又是派田忌和孙膑出兵救援。其实孙膑还是采取“围魏救赵”的老办法,直取魏国都城,同样的,庞涓依然是带兵回防,但是他多了个心眼,不肯轻易进军,步步为营,担心重蹈覆辙。

           孙膑一看这情况,再出奇谋,“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这就是军事史上有名的“减灶计”,给庞涓一个齐军胆小怕事都当了逃兵的假象,使得庞涓再次鼓起勇气追击齐军,果不其然,在马陵这个地方,庞涓的部队再次被孙膑指挥的齐军包围。

           “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这次的中计,庞涓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过他临死大喊“遂成竖子之名!”,最终也不改那傲慢狂妄的习性,似乎败在孙膑手里是他最大的耻辱。

           孙膑经此一战,名声大噪,再也没人敢小看这个残疾军师。相传他撰写了十六篇兵法,在孙武和吴起的基础上,将战国兵家思想推进了一大步,但这部兵法在历史的风烟里,渐渐失传。

           直到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汉墓中挖掘出土有《孙膑兵法》残简,整理出一万一千余字。不仅为我们佐证了孙膑高人一筹的军事成就,而且使这部兵书再现光芒。

           当年刑余的军师,千载不朽的奇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成语(三十六)】不朽的奇谋——刑余军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tl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