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及待聆听李镇西老师为我们讲课,终于在4月7日晚上按时开始,排除一切干扰,拿出笔和记录本,戴上耳机开始第二次课程的学习。
第一段音频,李老师与我们聊关于“抄袭”话题,“我们的文章再不理想,是我们的心血,别人的再辉煌,那是别人的,这也是做人问题。”李老师的这句话深深的印在我心,除了教我们如何写作,还教我们如何做人,做真诚的人,这也是李老师的品格之一。被人尊敬的人,除了学识,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好的人品,对李老师的尊敬,首先就是李老师的真诚、率真的大爱人品,然后是学识。虽然是讲课前的见面视频,但为我们上了一节人生课。
接下来,李老师为我们讲教育写作内容与形式,李老师说:“把写作当做教育常态,就有了收获。”简短一句话,对老师们来说,却值得深思与回味。教师们每天忙碌于教育教学,但坚持写作的却寥寥无几。这也是忙碌的老师那么多,达到优秀或卓越的却屈指可数的原因吧。只顾埋头苦干,缺乏思考,更缺乏“输出”,或说忽略了这点,这也是之前自己所没有想到的,认为尽力去工作就可以了,怎么还要写。其实写作的过程,无形中就对自己的工作得失、思维等进行了梳理,促进对教育教学深入思考。同时也记录了每天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成为多年后的一份记忆财富,作为教师,也无形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写什么?如何写?”李老师从形式上把教育写作分为八类,即:教育备忘、教育杂感、教育故事、教育案例、教育实录、教育论文、教育书信、教育文学。李老师在讲解如何写时,结合同事和自身的案例,让我们更懂得如何去写。特别是“教育备忘”,通过看群里的讨论交流,发现给学员们的启发很深,决定学习李老师的“简记流水账”方法,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更重要的是李老师还举例说明“记的流水账”如何运用到写作,比如李老师所说的“某某踢门”例子,把踢门的前后写清楚,就是一个案例,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就是一篇文章。深入浅出,李老师一语点破如何写作。记得在那里看到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越是大师级别的,讲或写的越让人容易懂;越是学识浅显的人,越喜欢说或写深奥难懂的,让人迷迷糊糊,或许心虚,担心自己浅显的学识被人发现。听李老师的课,总是在轻松中收获很大,引起我们很多的思考。就如我曾经在一篇文中所写:“真正的好书,看过总会引起人无限的思考”。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讲课,“真正的好课,让人听过总会引起无限的思考。”也不会忘记李老师提醒我们的一句话:“如果没有流水账,那么一切就都过去了。”这是事实。听着课,有个想法,准备个笔记本,专门记录“流水账”,感谢李老师为我们分享如此实用的写作方法。
如何写教育故事和案例,李老师边举例边分析讲解,听了有种豁然开朗之感。特别是李老师说的“以小见大”,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笔。是啊,就如李老师所说:“教学中哪有那么多大事,都是很平常的小事,正因为无数个小事才彰显出教育的本色与真实。”李老师的著作那么受欢迎,想想,还真的都是由一个个真实的小事、一位位平常的孩子或老师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曲曲感人泪下、发人深思的乐章的。就如我们的人生,大多是平凡的,每个平常的日子串联在一起,就是一个个非凡独特的人生。真正的生活是平淡的,平平淡淡才是真,教育也是如此。如果懂得了“以小见大”,那么就不愁写作的对象和内容了。
李老师讲到“教育杂感”,我内心有点小波动,曾经自己也有此习惯,可惜没有坚持下来,今天再次听到李老师提起,再次激励我记录“教育杂感”。同时又想到一个词“教育灵感”,感觉可以归类在一起,把对教育的思考、突然的教育想法记录下来,在想,在教育写作时,也许平常记录的“教育杂感”与“流水账”有时会碰撞在一起,激起智慧的火花。不是有句话说: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吗?火花犹如成功的文章,所准备的就是“平常的记录”。
写作是条没有止境之旅途,在犹如李老师等高人的大爱指引下,越往前走,越感受到写作之路充满无可阻挡的魅力与诱惑。让我们在读写的精神世界里,幸福的度过教育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