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历史读管理》书评

《从历史读管理》书评

作者: 閬钩玄 | 来源:发表于2019-03-16 20:43 被阅读0次

  以下所有内容仅一家之言,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互相讨论。不同思想层次的人,对同一本书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读书无错,书评也无罪,初来乍到,望四方海涵。

  对于略懂历史皮毛的人来说,本书90%有用,10%废话。废话在于,有很多引用古原文的字句是重复的,并非真真切切的无用。

其一,二章评

  “与那些把一切交给上帝的文明不同,中国人自己审判一切。”

  本书首先打了个铺垫:讲述了一下中国人为何读史。

  从大处着眼,历史的记载不仅传承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使国人能通过阅读以时间为轴的书籍,了解自己先人故事,私以为是八卦心里。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历史在中小学的课程中作为时而必修,时而选修的课程,多多少少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象。在谈天唠嗑没有话题唠的时候,适时的提一下,可以缓解尴尬的气氛,勾起大家的回忆,这便是所谓的小的集体记忆了。

  其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贯穿全文的关键词“数据库”,历史这个听起来有些虚的词语,在卷帙浩繁,汗牛充栋的汉子书籍的撑腰下,确实可以通过从大到家国兴亡,小到个人起伏的种种事件上给读史者以借鉴,来发挥数据库的功能,不过相对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或信息数据库,这个历史数据库的检索信息功能稍有些困难,毕竟古文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是十分晦涩难懂的,而现代书籍的翻译质量又参差不齐,我们很难读一本而知天下事,所以想要有效的利用这个“数据库”需要我们大量的阅读,记忆和理解史书,才可以有效的提纯提经。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春秋》作为现存的首部史书,记述了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事迹,虽然记载了人物,时间和地点,然缺点是语焉不详,有些事件的描述,只有寥寥数笔。不过已经是史书历史上的极大进步了。除此之外,《史记》及《资治通鉴》,是在中国史上被赞誉最多的两部。“素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一的司马迁作为史家最初的集大成者,梁启超称其为“史界太祖”,秉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忍辱负重,在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极其屈辱的宫刑迫害之后,仍然能够矢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立一家之言”写下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家之极《史记》,然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怀志的成熟男人的担当。本书将《史记》与《资治通鉴》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一番对比,《史记》为私修史,且多以序传形式记述人物,不仅包含着人物传记,还记载了不少天文,水利,礼仪,音乐及各种地产商业运作的相关知识。而《资治通鉴》作为官修史,则多记述帝王志事,由宋神宗亲自命名,在宋朝当代就级获赞誉,而《史记》则是在被汉雪藏百年之后才得以重见天日。从写作者目的来看,司马迁写史是为了提出自己的一套历史观,所以人物多丰满,意思就是不仅会在其自己的列传中出现,而会在其他人的传中也会提及,这种多角度多方面的讲故事方式,更利于我们了解一个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处事方法。反观司马光写史,则是为了教导皇帝如何治理国家,虽然人物不如前者描述的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能够作为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含金量应该也是毫无疑问的了。如若常人想要以趣味性阅读一部史籍的话《史记》应为首选,而《资治通鉴》则更适合向往走上仕途的有志之士。

2019.03.1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历史读管理》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yp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