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历史 史记书评
读历史时,对国家、民族有利的内容,就肯定、宣扬;对国家、民族有害的内容,就批判、舍弃。
唷喝!居然敢给《史记》写书评,真是“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掸)子呀”。
司马迁啊对!要整就整个大的,就是这么自信。
虽然,我目前只看了《五帝本记》、《夏本记》、《殷本记》、《周本记》,还是跳着看的。但是,你别说,还真有一些想法,也从《史记》中挑出来点毛病,今天就念道念道。
一、历史是个大宝藏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是中华文明的巨大财富之一。正是有了历史,我们才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可以从历史中,看到失败的教训,学到成功的经验,领悟做人的智慧。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对我来说,《史记》就如同一个丰富的矿脉,虽然,不能直接从中得到各种工具,但是,可以从矿石中,提炼出金属,打造出各种工具。比如,我在挖掘姓、氏的秘密时,有了《史记》的记载才能进行一些推测。
《史记》: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黄帝和儿子不同姓,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的姓不是来自父系血统,而是来自母系血统。
通过关于黄帝四处征战的记录,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必然存在很多奴隶,必然征服、兼并了很多部落。
通过禅让,我们知道,个人的德行、能力是影响自己命运的重要力量。
这只是举个小例子,小试牛刀,收获远不只这些,《史记》中还有很多宝贝等待大家一起去发掘。
二、历史是一座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史记》就如同一座山峰,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比如,《五帝本记》中关于流放四凶族的记载: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於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你是怎么解读这段内容的呢?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四凶族都是谁。
帝鸿氏:《史记正义》解释说,黄帝为有熊国君,号有熊氏,又曰帝鸿氏。
少暤(昊)氏:关于少暤氏的记载非常混乱。按《帝王世纪》记载少昊就是挚,是颛顼的孙子:“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按《国语·楚语下》记载,颛顼氏和少皞氏之间发生过战争:“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不管少暤(昊)氏是谁,有一点可以肯定,少暤(昊)氏和黄帝有血缘关系,也很有实力。
颛顼氏: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缙云氏:《集解》引用贾逵的说法:“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炎帝的部落和黄帝的部落合并了,所以,也有的说黄帝又叫缙云氏。
看出来了吗?帝鸿氏、缙云氏都是被黄帝兼并的部落,属于黄帝的亲信。颛顼氏、少暤(昊)氏也都是黄帝的后裔。
你是怎么解读这段记录的呢?
1、这四个凶族都很有实力,都是王位的有力争夺者;
2、四族确实是做恶多端,舜不畏强权,为民除害;
3、反腐;
4、清除对自己王位有威胁的人。
我们应该选择哪个呢?
大家都认识三、历史不可全信
“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太祖说的。比如,
《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
这两个段子原来也提到过,司马迁显然是根据传说来撰写的,自己也知道这样写不靠谱。那么,看到史记的后人呢?难道没有明白人吗?他们为什么不揭穿呢?
还有,尧、舜、禹三人的世系关系:
黄帝—玄嚣—蟜(jiǎo)极—帝喾—尧
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
黄帝—昌意—颛顼— 鲧 —禹
有没有觉得不太合理?
所以说,历史不可全信,《史记》也不可全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历史呢?
四、怎样看历史
1、以史为舟
《金刚经》中有一个很好的比喻:“诸说法相,犹如舟筏,至彼岸已,当舍舟筏,不可负舟,而至宝地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各种法门、途径,都好比是舟筏,到达彼岸之后,就可以舍弃舟筏,不用再背着舟筏前行。
我们可以把《史记》当作一叶小舟,当我们需要渡河时,就用它来渡河,当我们渡过河流之后,就可以暂时放下它,不用负舟前行。
我们还可以把《史记》当作汽车,需要时就开着它,不需要时,也不用背着汽车走。
你还可以把《史记》当作住房,需要休息时,就住进去,不需要时,也不用背着房子走。
“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对于有用的舟筏、汽车,我们都可以暂时放下,对于历史当中无用的、无益的、有害的内容,更要坚决舍弃,不能当作包袱背在身上。
哪些有用?哪些有益?哪些有害?怎样来判断呢?
2、以利己为标杆
判断有用无用、有益无益、有害无害的标准很简单,就2个字:利己。
如果仅仅强调个体的利己,必然会引发内部个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以,不能以个体利己为标准,要以群体的、国家的利己为标准。
池塘我们可以把国家看作一个池塘,我们每个人都是池塘里的一条鱼。在这个池塘的保护下,我们都是自由的。脱离了池塘的保护,谈自由,就是自寻死路。
如果为了个体的自由,把防护网打开,把鲨鱼放进来,显然会对池塘里所有的鱼造成威胁,是不对的。
如果为了个体的自由,把堤坝冲开,池塘里的水都流走了,显然也是不对的。
池塘的安全才是所有鱼的最高利益。
同样的,国家的“安全、稳定、统一、富强”才是所有人的最高利益。
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在读历史时就不会茫然失措。
现在你明白了吗?
《史记》中,明明知道传说不靠谱,明明知道世系不合理,却依然这样记载。因为这样对统治者有利,对巩固国家统治也有利。既然如此,咱们呢,也就不用太较真了。
关于四凶族,他们有实力是事实、有恶行是事实、对舜的王位有威胁也是事实,在驱逐四凶族这件事上,对舜巩固自己的王位确实是有利的,同时对普通人也是有利的。对待这件事情上,咱们可以持肯定态度。
“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但是,如果因为大半是假的就不读了,那就是形而上学。不读,靠什么来了解历史呢?反过来,一切信以为真,书上每句话,都被当作证实的信条,那就是历史唯心论了。”
读历史时,对国家、民族有利的内容,就肯定、宣扬;对国家、民族有害的内容,就批判、舍弃。
网友评论